高速公路‧到不了的桃花源? (下) | 環境資訊中心

<汽車時代和理想城市>高速公路‧到不了的桃花源? (下)

2003年09月22日
特別企劃:張岱屏

編按:一條接著一條不斷開挖的公路,承載著源源不絕的車潮與人潮;究竟這些公路將拉近城鄉之間的距離,還是為地方社區埋入巨大的環境與生態的隱憂?

當年北宜高是否興建,也曾經在地方上引起論戰,在抵擋不了強大的開路壓力下,反對人士退而求其次,尋求更細緻的評估與規劃。

宜蘭縣政府花了近十年的時間對北宜高速公路進行評估為了因應北宜高通車之後可能帶來的衝擊,宜蘭花了10年的時間進行評估與預防,先後委託台大城鄉所以及新加坡前任市區重建局局長劉太格進行2001新蘭陽計劃以及宜蘭縣總體規劃。宜蘭縣前任建設局長、現任文化局局長陳登欽指出,如果按照目前台灣土地使用的相關法規,不做任何的限制,估計未來蘭陽平原的人口從現在的46萬人將可能成長到147萬人,是現在的3倍以上。在宜蘭縣總體規劃中,對未來宜蘭縣人口的成長做了一個預估值,也就是蘭陽平原如果要繼續保有現有的風貌,人口的增長只能到一定的限度-100萬,這個限度便是蘭陽平原未來土地利用與發展的極限,從這個極限開始推估要維持這些人口所需要的公共設施是多少,需要多少的污水處理設備、用電量、市區道路與停車場等等,宜蘭縣政府在總體規劃中對未來的發展做了限縮,以避免宜蘭在北宜高通車之後,在台北都會區不斷擴張之下,原有的風貌蕩然無存。

然而,面對北宜高通車日期的逼近,宜蘭前建設局長、現任文化局長陳登欽誠實地說,即使做了評估,宜蘭還沒真正準備好。未來北宜高通車後,進入宜蘭的人潮將從鐵路漸漸移轉到以小客車為主,然而目前宜蘭市區的道路系統與停車場等等已經接近飽和,是否能承載高速公路下來的車潮仍是一大問題。

坪林公投‧交流道決定的地方宿命

「拚不過,就合作!」坪林鄉在面臨北宜高開通帶走人潮的危機,進行地方公投爭取交流道開放。摘自坪林鄉公所網頁。高速公路加速了節點與節點之間的連結,縮短了城市之間的距離,加速都市擴張,然而,在沒有交流道經過的地區,卻被打入「過路」的命運,造成不均衡的發展,也激起「過路」地區居民的反彈。9月13日坪林鄉所舉辦的公民投票即是此種反彈下的結果。坪林鄉公所在對外的新聞稿中指出「開放坪林交流道,關係坪林人起碼的天賦人權及生存權」,坪林鄉鄉長梁金生更憤怒地表示,「今天是因為坪林鄉只有5千多張選票,如果坪林有50萬人,坪林鄉也不用為交流道辦公投了」。坪林人的反彈,突顯了作為高速公路「過路」地區的尷尬與焦慮。在北宜高的既定政策之下,坪林人也只能在交流道建不建的宿命中做選擇。

那麼,即將在年底動工的蘇花高速公路,又將怎樣決定了偏遠聚落的發展或衰退呢?

在目前的規劃路線中,沒有交流道經過的花蓮縣崇德村,已經感受到一股危機感,沿線的商家擔心在未來蘇花高通車之後,原本賣工藝品土產的小生意都要關門大吉;地方民意代表則擔憂,原本在崇德下台地規劃的觀光遊憩區,將因為遠離交流道而受到影響。「當高速公路通過的時候,只有公路兩頭的節點會帶進人潮,過路的村莊卻只留下車輛的廢氣,對當地的生活並沒有什麼好處!」東華大學自然資源管理研究所教授夏禹九指出,高速公路正如同一把雙面刃,帶來的只是節點兩端地區的擴張,加速不均衡的發展。

高速公路加速了交流道的發展,卻也削弱了沿線的經濟正值台灣各縣市舉辦無車日之時,以汽車為主要運輸工具的思維卻仍然是根深蒂固,高速公路等同於地方發展的神話,也仍然是難以動搖。當我們已經習慣於在點與點之間,以最快速的直線距離移動,卻也錯失了蜿蜒其間,悠然享受沿途風景的樂趣。在追求速度的同時,卻錯失了速度的背後,所欲追求的價值與意義。究竟你是喜歡看前輛車的屁股?還是想看延線的風景?端看你的選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