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垃圾監測 兩岸面臨相同挑戰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海洋垃圾監測 兩岸面臨相同挑戰

2012年11月10日
本報2012年11月10日台南訊,林子晴報導

紅樹林保育協會總幹事李進添中國環保NGO交流團9日前往有著豐富水鳥及紅樹林生態的四草濕地,這裡是台南環保團體與政府努力爭取下所保留下來的保育區,現今已劃入台江國家公園的範圍內,中國環保人士乘上膠筏,在台南市紅樹林保護協會總幹事李進添介紹下,一探四草濕地之美。

李進添表示,過去該協會在四草大眾廟附近的紅樹林綠色隧道作生態旅遊,發展出一定規模之後,當地居民發現保護生態也可產生經濟效益,就有意願來保護環境,這是他們所樂見的,於是將生態旅遊交給在地居民接手,協會再另找紅樹林繼續保育。

在膠筏上,中國保育人士體驗許多台灣早期捕魚及養殖漁業常使用到的漁具,如手拋網及利用簡易槓桿原理便能將水中魚蝦撈起的吊罾。李進添提醒,「若要做生態旅遊不要改造環境,將當地原始活生樣貌呈現出來,這樣遊客來才可體驗最到原味的在地特色。」同樣的,廈門鱷魚島也在做生態旅遊,少島主林大聲表示藉由兩岸交流增廣見聞,並將台灣經驗運用在該島上,也期許未來能舉辦工作假期,讓更多人到鱷魚島體驗不一樣的生活。

吊罾 手拋網

在了解紅樹林保育與在地生態旅遊的經營模式之後,下午緊接著就是此行的第二個生態工作假期:海洋廢棄物監測。台南社區大學晁瑞光先跟大家分享廢棄物監測經驗,了解一次性垃圾對於環境有很大的破壞,看到一張張怵目驚心的照片,更為許多遭海廢迫害的生物心疼。晁瑞光表示,作環保推廣,要用簡單易做大家可以參與的活動,可用提醒的方式告訴大眾,有更好的選擇可以嘗試。

然而坐而言不如起而行,中國環保人士來到鹽水溪淨灘,戴上手套提起布袋走下沙灘,景象與遠處觀看竟有巨大的差異,反而是「不可遠觀而可褻玩焉」了!沙灘上遍佈人類食衣住行所產生的垃圾,塑膠袋及保麗龍數量多得不在話下,來自鱷魚島的伊小紅表示:「島上也有很多泡沫(保麗龍),討厭的是泡沫碎掉後更難清理,堆積在海岸邊更讓人無所適從!」

釣客留下餌料塑膠盒 檳榔盒

在中國從事海洋保育及海廢監測的劉永龍看到沙灘上有許多的玻璃瓶及碎片,細心撿起起之餘也疑惑,在短短50公尺的沙灘上為何有如此多的顏色相近瓶身新穎的玻璃瓶?晁瑞光解釋這很多是由上游漂下來的,此外也有許多釣客來此釣魚攜帶而來,包含許多裝餌料的塑膠盒及釣魚線都是拜釣客所賜。

135支玻璃瓶撿拾垃圾需要力氣,分類紀錄更是一大工程,瓶蓋、玻璃瓶、發泡塑膠等等,項目令人眼花撩亂。晁瑞光表示:「計算數量的方式是以一個動作來作單位,若一個酒瓶破成三塊,就算是三個垃圾,會這樣計算是希望藉此提醒大家,如果廢棄物能盡早處理就能減少後續處理的成本。」15人在短短半小時內所清的垃圾就能堆積成作小山,在50公尺內的海灘上就回收135支玻璃瓶,其他玻璃碎片更是不計其數!

劉永龍表示在上海的海廢監測方式與台灣不同,上海是以3~4人為一小組,邊撿邊紀錄在各自回報,而這樣的精確度較低,也看不太出垃圾總量的震撼;在紀錄方面,台灣則是以數字去加總,而上海是以正字來計算,也就是因監測方式的不同而有此差異,此次的工作假期體驗學習如垃圾的分類方式與表格的建置,都是可以回去運用的,往後希望以更有效率的方式作海廢監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