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30日
摘錄自2012年11月29日中國新能源網江蘇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記者11/29日從浙江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浙江濕地資源狀況及保護條例實施」發佈會上獲悉,杭州西溪濕地修復功能見效,新增植物332種。
位於西湖西部的杭州西溪濕地是中國第一個集城市濕地、農耕濕地、文化濕地於一體的國家濕地公園,與西湖、西泠並稱杭州「三西」。2009年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目前,西溪國家濕地公園已成為中澳合作基地。
浙江省林業廳總工程師藍曉光在發佈上介紹說,「以西溪濕地公園為平台與國際合作,探索濕地評價指標體系、生態監測體系,科普教育體系、生態服務功能價值評估體系等,尤其注重濕地生態功能的修復,成效明顯。」
藍曉光說,據最新調查,與2005年所錄數據相比,西溪濕地新增植物332種,達553種;新增昆蟲226種,達703種;新增鳥類53種,達142 種。水質平均比2005年開園之前提高了三至四個標準,個別區域的個別指標,已達到Ⅰ類和Ⅱ類水體的標準;緩解「溫室效應」和「熱島效應」效果也非常顯 著,可使周邊約15平方公里範圍的氣溫降低0.5℃至1.5℃,估計每天可節水500至800噸,節電10至30萬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