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斯加鑽油船擱淺一週仍待救援 尚未漏油釀災 | 環境資訊中心
國際新聞

阿拉斯加鑽油船擱淺一週仍待救援 尚未漏油釀災

2013年01月07日
本報2013年1月7日綜合外電報導,沈瑞筠、莫聞編譯,蔡麗伶

新年前夕在阿拉斯加擱淺的荷蘭皇家殼牌集團圓錐式鑽油船庫魯克號(Kulluk),由於氣候、海象惡劣,目前仍未拖至安全海域,幸而至目前為止,尚未有跡象顯示有漏油或環境災害。

鑽油船庫魯克號2013年1月1日因風浪導致擱淺於阿拉斯加錫特卡利達克島外(照片由Sara Francis一級士官拍攝,照片提供:美國海岸防衛隊)

排水量2.8萬噸的庫魯克號,裝載了14.3萬加侖柴油及約1.2萬加侖的潤滑油及液壓油,在從阿拉斯加荷蘭港拖曳到華盛頓埃弗里特的航程中,遭到數個冬季風暴侵襲,1月1日於錫特卡利達克島(Sitkalidak Island)外,拖曳船和美國海岸防衛隊試圖將該船牽引至安全的港灣途中,發生擱淺。由於巨浪和大風,一度使得應變小組無法登上平台確認災損。

目前,美國海岸防衛隊已佈署兩架CH-47奇諾克(CH-47 Chinook)中型運輸直升機,準備用來運送發電機重機設備,拖曳船也在附近港口待命。官員宣稱,只要天氣許可,隨時可以將庫魯克號拖離擱淺位置。

狂風巨浪  鑽油船拖曳失敗

鑽油船庫魯克號2013年1月1日因風浪導致擱淺於阿拉斯加錫特卡利達克島外(照片由Zachary Painter二級士官拍攝,照片提供:美國海岸防衛隊)這起意外始於2012年12月28日午夜,在科迪亞克外海80公里處,當時刮著時速64公里的強風,浪高達6公尺,一艘正拖曳庫魯克號的拖曳船喪失動力後導致庫魯克號開始漂流。12月28日美國海岸防衛隊、阿拉斯加環境保護部與其他聯邦、州、地方及部落參與者組成統一指揮部,至今仍與殼牌公司與Edison Chouest離岸公司(Edison Chouest Offshore, ECO)合作應變此次意外。他們調度漏油處理裝備並預先擬定漏油應變計畫。

阿拉斯加海岸防衛隊指揮官Thomas Ostebo少將表示:「狂風巨浪造成極具挑戰性的情境,導致多次拖曳鍊作業失敗,庫魯克號因而偏航。在這情況下我為所有參與這次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的船隻與他們展現的勇氣喝采。」

12月28日當地時間晚上9點惡劣天候狀況下,殼牌官方請求海岸防衛隊協助疏散庫魯克號上18名作業人員。殼牌意外總指揮Susan Childs表示:「我們要求人員安全撤離;我們的第一優先考量是所有成員的安危。」

當日晚上10:30分海岸防衛隊派遣2架MH-60直昇機及成員試圖撤離船員,但由於風浪過大導致船隻搖晃過於危險無法進行吊掛人員作業。

12月29日早上,統一指揮部授權庫魯克號作業人員於科迪亞克外下錨試圖減緩船隻的漂流,且試圖最小化對人員與環境的潛在衝擊。這時庫魯克號與仍由兩條拖曳船拖行。同日上午,18名作業人員由岸防隊一架直昇機安全吊掛撤離。

經過數艘拖曳船及兩艘殼牌應變船隻多次嘗試拖曳失敗後,庫魯克號於12月31日早上8:48擱淺。

阿拉斯加環保部根據空中監測報告,研判目前尚無漏油跡象,「庫魯克號目前保持直立,且並無任何跡象顯示船體損害。」

史密特援救公司(Smit Salvage)正著手處理搶救作業。該公司為具有豐富經驗的海難援救公司,在全球協助過數百起作業,包括2004年烏納拉斯卡島外馬來籍貨輪Selendang Ayu號擱淺案。

1月2日早上10:30,海岸防衛隊直昇機在庫魯克號放下搶救隊5人小組。經過3小時評估後,直昇機於下午1:30安全接出救援隊。小組並於庫魯克號安置阿拉斯加州的應急拖曳系統,該系統將用於皆下來的救援作業。

先前數天受限於惡劣的天候一直無法在庫魯克號放下評估團隊。1月2日早上暫時的風平浪靜使得評估作業得以進行。

Ostebo表示:「我的第一優先考量是確保統一指揮部有所需的人員、資產及裝備來進行庫魯克號安全搶救任務。我飛過庫魯克號上方兩次,完全認知到事發處位處偏遠及氣候的挑戰後,將制訂完整的計畫以確保此事件在安全有效的管理掌控中。」

至當地時間5日為止,庫魯克號仍擱淺在原處,等待救援團隊在氣象條件允許下新一波的拖曳行動。

Ostebo他說:「這次應變既複雜又規模龐大,讓公眾及官員瞭解應變小組所面臨的危險及挑戰是很重要的。我們將持續與統一指揮部的其他單位合作,直到擱淺的庫魯克號不再對阿拉斯加的海洋環境造成威脅。」

環境觀點:脆弱地區開採石油的代價不斐

環保人士表示,這次是事件證明脆弱的極區環境不應進行石油開採。

綠色和平Ben Ayliffe指出,「殼牌極區載有數萬加侖燃油的鑽油平台擱淺正是另一次的例證,說明這家公司完全無力確保在遙遠又極端環境鑽油作業的安全。」

「殼牌在北極的災難接二連三,每一步都顯示驚人的無能。在冰封原始的極區一旦發生漏油事件將會是個悲劇。我們將在北極面臨巨大的災難,而美國政府似乎既不願意提供必要的監督又無法在該公司無法勝任時提供緊急方案。」

Ayliffe認為,「我們需要保持這些脆弱的地方免於魯莽工業摧殘,而不是對石油企業開放高緯度地區。」

地球之友的海洋與船舶方案主管Marcie Keever表示,「2012年夏天,我們多數人感嘆北極海冰異常的消融時,對殼牌公司而言卻像中了樂透彩。從1980年代後他們第一次可以在北極海域進行油井鑽鑿作業。融冰使得鑽油變得有利可圖。而他們投注了數十億期望開發這些新油田。」

「但庫魯克號事件是在北極圈鑽油及提升航運潛在威脅的縮影。岸防隊記沒有在此區處理漏油的應變應急能力,也沒有辦法在冰冷的海水中有效地清理漏油。」

「此外,2012年7月殼牌在阿拉斯加北極海域另一個鑽油平台由於固定纜斷裂飄移到荷蘭港。」

Keever表示,這就是地球之友致力於在北極建立一個免於船舶、漏油污染及石油開採壓力的保護區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