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滿熱帶風情的墾丁國家公園,陸蟹是不可或缺的主角,香蕉灣沿路為陸蟹豎立的減速指示牌,並未讓經過的車輛速度稍減。進入香蕉灣源頭處,老熟的海岸林有如電影《魔戒》般魔幻的原始氣息,造就出全台首屈一指、也是陸蟹棲地的典範。最近,海洋生物博物館由助理研究員邱郁文著手研擬一項就地復育計畫,要將香蕉灣完整的自然樣貌複製到後灣,為陸蟹提供庇護所。
屏東縣車城後灣位於墾丁國家公園範疇內,是當地民眾私房景點。京城建設多年收購私人土地,並提出京棧大飯店興建計畫,即將豎立在後灣海岸,不少人憂心一旦開挖,地下水往下沉降,將嚴重影響傍水而生的陸蟹生存,在幾個陸蟹棲地逐漸劣化之際,後灣陸蟹更顯得重要。因此案牽涉到生態敏感區,環評也以有條件通過;墾丁國家公園在第三次通盤檢討細部計畫則以「不得改變水文」原則同意當地的開發。
根據陸蟹研究學者劉烘昌2009年「墾丁國家公園陸蟹資源調查與經營管理計畫」資料,後灣不但調查出16種陸蟹,其中大型陸蟹凶狠圓軸蟹的族群數量確認為台灣最大族群;也是中型仿相手蟹與奧氏後相手蟹在台灣西海岸最大的族群所在地,更是台灣西海岸唯一發現印痕仿相手蟹、澄螯隱蟹與小隱蟹的地區。
2011年10月京城建設即已對外宣布即將於2013年動工、2014年營運,不過開發計畫至今尚未公開。
隨著飯店開發緊鑼密鼓的進行,另一邊,鄰近的海生館,則正研擬一項計畫,希望在館區和海岸相鄰處沿途種植海岸林營造陸蟹棲地,再以二峰圳地下水利工程,引水到棲地,往海岸漫流,讓海岸林長起來。
海生館館區到海岸一帶,地下水資源豐沛,有來自陸地通往海逕流的伏流水,為了種回海岸林,在邱郁文推動下,海生館計畫與當地社區發展協會種植海岸林,除了申請機關綠化,不在海生館範圍則由協會申請社區林業計畫來種植海岸林。
沿著後灣村通往海邊的道路,萬應公祠、停車場一路走到海邊,馬鞍藤、海雀稗、水浣花一路延伸到海;往陸地則有黃槿、木麻黃以及椰子樹。海岸植被、海岸林完整呈現。
沿路被水走出來的小溝渠,流水潺潺細唱,卻遺留不少塑膠製品垃圾,令人眉鼻緊皺。「不要看這裡髒髒的,這裡就可見南台灣小毛蟹,地下水和壁面晚上很多過山蟹、毛蟹,也是地下水冒出口,」邱郁文邊走邊說明,仍忍不住補了一句,「但實在太骯髒了」。
當地屏東縣車城鄉後灣人文暨自然生態保育協會夥伴承諾持續淨灘,邱郁文交代不要撿樹葉。
枯葉是陸蟹重要的食物來源,根據墾管處經營計畫,陸蟹棲地復育原則陸域環境以營造成熟型的海岸林為原則,林下草本植物不能太長太密,讓陸蟹得以在林下有足夠活動、築洞空間,並有足夠的枯落物提供覓食、躲藏。
此外,在植栽考量上,應以海岸林樹種為原則,樹冠夠大,下方不會生長過多草本植物,且枯木與果實可作為陸蟹遮蔽與食物來源。邱郁文說,海岸林可以提供落葉、落花、落果等有機質,是陸蟹重要的食物來源;其次,海岸林能提供綠蔭遮蔽,維護濕地,降低水分蒸發保持微棲地濕地。
復育之外,教育也將積極著手。海邊旁奇特的建築物,是海生館唯一未委外的展館,名為經典建築,由經濟部能源局提供經費,使用太陽能光電板,曬太陽就會收集能源發電。海生館將自己經營,以展示為主,一邊是特展,另一邊則供做社區居民市集。4月開展,將以陸蟹為主題,要讓保育全民化。
陸蟹除了路殺的威脅,水泥化也是一大殺手。國家公園沿路的水泥停車場,常讓要回棲地的陸蟹誤闖而迷失方向。只能沿著水源、斜坡尋覓方向的陸蟹,一不小心進入水泥地,就會迷失方向,找不到回家的路,離開水源太久,陸蟹也只有脫水而死一條路。
除了陸蟹,當地寄居蟹的數量也十分豐沛,但是夜晚出水口都有人來設陷阱抓寄居蟹,此外,也有不少民眾前來撿貝殼,都十分不利於寄居蟹棲息。
海岸林可以種甚麼?
學者建議在後灣種植:棋盤腳、穗花棋盤腳、欖仁樹、蓮葉桐、海檬果、山欖、大葉山欖、雀榕、大葉雀榕、台灣海桐、白水木、草海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