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四大戰:廢核戰農業戰與勞工戰事的結盟起點 | 環境資訊中心
公共論壇

核四大戰:廢核戰農業戰與勞工戰事的結盟起點

2013年03月07日
作者:倪世傑

取自台灣插畫家反核海報集 創作者:阿建,台灣插畫家。  創作網站:http://www.bym.idv.tw/mixboy/江揆挑在「309反核遊行」2週前提出「今年8月進行核四公投」的宣示,當場讓在野黨與環保團體錯愕不已。在野的民進黨一開始確實是陷入了「左支右絀」的處境,因為公投議題在過去一直是民進黨的「專利」,但當前的《公投法》門檻著實相當高,因此民進黨才會出現一會兒批評國民黨「政治操弄」,繼而提出從成立4個小組「準備應戰」。蘇貞昌主席在3月1日表示:「現階段應該推動公投法補正。但如果修法不過,這個戰場對反核四運動相當不利時,民進黨還是得正面迎戰,努力衝刺、催高投票率,打贏這場反核四的戰役。」

相對來看,反核的社運團體基於過去歷史經驗,著實擔憂這次核四議題又被兩大黨以各種方式,或者說,以其所認定的「政治動員」方式給「洗」了過去,而模糊了事件本身的焦點,一開始就以「核四並非政治問題,而是攸關民眾生存的問題先定調」,再來以「攸關民眾生存與生命之事不能公投」,呼籲執政的馬政府應負起「政治責任」,停建核四。3月2日,江揆賭上了自己的烏紗帽,提出若公投通過核四停建案,他將下台負責,以堅決的態度回應馬英九總統已定調「核四廠一定要蓋完」的政策宣示。

先讓我們看看「公投核四」這個議題能否成立。江宜樺於台大政治學系教授身分期間的投書內,(註一)指出公投民主將審議式民主的理想推得更遠,房思宏指出江宜樺的「昨非今是」,(註二)固然點出江揆「換屁股就換腦袋」的政客性格,但卻不能否認在民主國家中,當社會面臨緊張關係的時刻,尤其需要在做決定的時刻需要一種權衡折衷。美國賓州大學政治學系教授穆茨(Diana Mutz)特別提出「協商民主與參與民主間緊張關係」,認為在尊重彼此間的分歧與公民最大限度的參與之間需要折衷處理。(註三)換言之,公民以主權者身分決定政策的公投本身在民主制度中確實擁有正當性,江揆用公投充作核四過關的手段,確實是高招。

但麻煩之處在於,當前公投的門檻頗高。以保加利亞於今年元月27日的核電廠公投為例,保國規定在全國投票中,投票率需不低於上屆國會投票率方成立,上屆國會投票率為60.2%,但此次公投投票率僅20.2%,即便當中60.6%的民眾投了贊成票,支持建造新的核電站的提案未成。但也因為過了20%的投票率,依法國會可對此議案進行投票,而國會投票結果決定停止在貝列內(Belene)建設第二座核電站的計劃。台灣並未有這「第二階段國會決策」的設計,當初只是國親一味阻擋阿扁的高規格《公投法》,搖身一變成了其手中通過核四的武器,阻礙直接創制複決權實施的《公投法》確實有大修的必要。

至於「攸關人民之事豈可付諸公投解決」的論點,則值得仔細推敲。在當前憲政中,只有人民權利事項是不能透過多數決解決的,但核電廠問題畢竟非屬是項範疇,是可以透過理性論辯的政策項目,透過公投解決議題殆無疑問。奧地利、瑞典、義大利、保加利亞、立陶宛等國皆以公投解決國內核電廠興建與否的爭議。而核四興建問題則徹頭徹尾是一個政治議題,這涉及「非核家園」這項價值能否根本得到落實,(註四)這也是為何筆者認為,不能將問題僅設定為核四,而是非核。如果只論核四,桃園以南的民眾大概隨著距離的遠離關心程度亦隨之降低,如直接設定為反核,則是一個價值問題,南高屏也會因為核三廠問題而更顯出廢核的急迫性。總之,議題設定將巧妙地結合起不同地域民眾與廢核問題的貼身程度,加深議題的影響層面與縱深,而非貢寮與雙北的「天龍習題」。

廢核運動的時態不斷處於變化的進程中。從客觀情勢來看,如果說福島核災是把倚天劍,核四工程破爛不堪的施工品質則堪比屠龍刀,蓋在斷層帶與海嘯危機的4座核電廠早就該是揮劍自宮。但壞就壞在,面對反核民意過半的「馬不群們」仍負隅頑抗,(註五)並以公投的「金鐘罩鐵布衫」護身。反核組織不禁問道:罩門何在?

美國政治學者夏茨史耐德(E.E. Schattschneider)在《半主權人民》中曾表示:「一旦個人或團體在某個領域的鬥爭中失利,便會尋求將鬥爭擴展至新的鬥爭領域。」從去年以來,馬政府面對的問題失利者多,今年遭遇的問題可以預期的包括美豬叩關、境外自由貿易區所形成的台灣農產危機以及勞保年金問題,馬政府不是想透過核四爭議來暗渡以上的三項議題,就是企圖以核四公投戰立威,使其未來這些議題能夠安然過關。如果說還有「降馬江十八掌」,那也必然是農民團體、工會團體以及環運團體的「國事會議」,綁在一起才有累積抗爭能量、避免各個擊破,發動共同對抗的機會,累積階段性的社運成功,未來3個月將是關鍵。

註釋:

註一:江宜樺,《民粹公投再挫憲政發展》,中國時報,2004年4月20日。
註二:房思宏,《核四不能立於錯誤資訊》,蘋果日報,2013年3月1日。

註三:Diana Mutz, Hearing the Other Side: Deliberative Versus Participatory Democracy.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6.

註四:如根據政治學者伊斯頓(David Easton)對政治的定義:「價值的威權性分配」,由於涉及「非核家園」這項價值能否進一步落實,核能問題絕對是政治問題。

註五:根據TVBS民調中心於二月底進行的民調顯示,反對與支持核四續建的比例各為58%與27%。台灣指標民調於類似時段進行的民調顯示支持與反對核四續建的比例為26.1%與59.6%。兩家不同民調公司的統計結果均顯示近6成民眾反對核四續建。參見TVBS民調中心,核四公投爭議民調,2013/02。http://www1.tvbs.com.tw/FILE_DB/PCH/201302/ff6iwp752m.pdf。台灣指標民調,「台灣民心動態調查、新閣施政關注度」民調新聞稿,http://www.tisr.com.tw/?p=2427#more-2427

※ 本文轉載自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