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6月11日
本報2013年6月11日台北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
一提到颱風,民眾往往露出憂慮的臉色,颱風常帶給人們災害的印象。不過最近一項研究指出,颱風過後,海洋營養鹽經由攪動被帶往表層,促進了浮游植物的生長,將海水中的無機物轉化為有機物,因此提高海域的基礎生產力。
農委會水產試驗所表示,去(2012)年執行「台灣周邊海域漁場環境監測」計畫時,正巧遇到天秤和布拉萬颱風,水試所在颱風前後台灣的西南海域5個測站,利用試驗船進行兩個航次分層採集調查,並將水樣以液態氮(-196℃)急速凍結後進行測定。
水產試驗所說明,一般的海洋表層因浮游植物生長利用,營養鹽含量常不足或貧乏,而海底的營養鹽則相當豐富;再加上湧升流將深處的營養鹽不斷的送到海洋表層,會讓該區域的基礎生產力大大提高,形成良好的漁場。
水產試驗所海洋漁業組組長吳繼倫說,颱風是將海底營養鹽帶至表層的另一個重要機制,過去限於颱風過境前後海象惡劣,難以取得船測資料,而使得相關報告相當稀少。此次調查發現,颱風過後營養鹽及葉綠素甲含量較颱風前明顯地增加,營養鹽包括硝酸鹽(NO3-)、磷酸鹽(PO43-)及矽酸鹽(SiO22-)含量分別增加1.83、1.31、1.55倍;葉綠素甲(chl-a)則增加3.59倍。
表:颱風前後營養鹽及葉綠素甲平均含量變化(圖片來源:農委會水產試驗所)
葉綠素甲是用以判斷浮游植物的依據;營養鹽含量改變與浮游植物生物量有關,更對浮游植物群落結構產生明顯的影響。吳繼倫表示,過去我們認為颱風只帶來災害,研究證明,在環境以及生態上,颱風有其必要性;透過颱風的擾動,將底部營養層透過湧升作用帶到表層,透過陽光照射,葉綠素甲增加表層的浮游植物,帶動一連串海洋生態生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