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環境資訊協會於27日辦理國聖埔第2梯次淨灘行動,僅管因蘇力颱風後已有人事先清理一部分,但26位志工在短短一小時內仍清出195.84公斤的垃圾,撿拾到最多的是瓶蓋數量破千,再來是一次性的餐具、食品外包裝;另外,也撿拾了來自大陸的浮標及美國的汽油桶碎片。
志工們頭頂豔陽,下午抵達位於新北市萬里區的國聖埔海灘,進行「海客任務--國聖埔淨灘行動」中的第二場。活動召集人周昭蕊於行動前解說海洋廢棄物對海洋生態所造成的種種問題。其中包括大量且各式各樣的垃圾,許多動物無法辨識,例如裂解的塑膠粒子、漂浮於海中的塑膠袋,不僅容易誤食導致死亡,其他像漁網、漁線一類的廢棄物,也使一些海洋生物被纏住而無法如人類一般輕巧掙脫;而瓶蓋屬於可回收的垃圾但無法賣錢,因此據環保署曾做統計,回收量只有瓶身的一半。
志工兵分二路,於景觀橋兩側分別進行淨灘,一共清出24袋垃圾,並且七手八腳地將每一袋垃圾秤重,秤完重事情可還沒結束,接著將每一個垃圾袋打開倒出所有的垃圾,一一做垃圾分類與監測,監測結果發現,撿拾到最多的是瓶蓋,數量破千,再來一次性的餐具、食品外包裝,針筒也撿拾了20個。這些垃圾不見得都來自台灣,其中也撿拾到中國大陸或美國的垃圾。
熾熱的天氣令全部的人揮汗如雨,非常疲累,卻不減服務的熱忱,第二次參與「海客計畫」的志工高先生,把淨灘活動當作一種「運動」;另一位同是第二次參與的志工吳小姐,則深感垃圾減量相當重要。更有志工帶著一家四口一起參與淨灘行動,12歲的蕭小弟弟是本次活動年紀最小的志工,他表示沙灘上的垃圾又多又難清理,以後不會再亂丟圾圾了,父親說道帶著全家參與這樣的活動「對下一代是最好的教育」。
隨著淨灘行動結束,留下清也清不完的沙灘海岸,面對浩繁的海洋廢棄物,透過實際淨灘與監測紀錄,將數據統整並作為相關部門參考資料,同時進一步提供給國際組織,作為未來政策研究參考基礎,以具體行動還給沙灘與海洋美麗的景緻,以及海洋生物應有的生存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