荖濃溪堤防重創 陸地沖刷才是主因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荖濃溪堤防重創 陸地沖刷才是主因

2013年08月08日
摘錄自2013年8月7日公共電視高雄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8日就是莫拉克颱風四週年,4年前由於荖濃溪堤岸潰堤,使得屏東高樹有土地住宅流失。有學者經過3年調查分析,發現潰堤的原因,不是溪水沖壞堤防, 是在雨停之後,陸地開始朝向溪流方向排水,才會讓堤防倒了。

少了堤防的阻擋,滾滾泥水沖進社區,掏空地基,房子也被沖走。莫拉克颱風來襲,造成屏東高樹舊寮一帶,將近5公里長的堤防潰堤,當地總共損失50多公頃的土地和30棟民宅。當時民眾多認為是堤防不夠高,才會被溪水沖垮。不過由高雄大學和中央大學所組成研究團隊卻發現,大雨時溪水並沒有淹過堤防,潰堤另有原因。

研究團隊鎖定荖濃溪在高雄六龜和屏東高樹交界地帶,共11處受損堤防進行研究,發現這些堤防都是在大雨過後,陸地開始朝向溪谷方向排水時才崩壞。而避免類似災害的方法,就是必須加深堤防外側的基礎。

事實上第七河川局在高樹當地的堤防重建工程,已經有部分採取深基礎的工法,大大提升防護力。不過台灣早期興建的堤防,多採取沒有基樁的淺基礎設計,學者建議政府最好進行全面體檢,並在水流轉彎處進行基礎補強,才能增加堤防的保護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