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研究:讓都市河川「重見天日」 能解決水患、振興社區 | 環境資訊中心
國際新聞

美國研究:讓都市河川「重見天日」 能解決水患、振興社區

2013年08月16日
本報2013年8月16日綜合外電報導,鍾友珊編譯,魏豪緯審校

要維持乾淨水質並避免水災威脅,最好的方法就是保護好地區性的小河。然而,高度都市化區域的集水區河流往往被埋在地下,或被遮蓋起來,遑論保護。要解決這個問題,目前有個稱為「河流重現」(tream daylighting)的新技術,藉由讓河流重見天日、恢復原貌,重現它們應有的生命力。

美國的「國河」波多馬克河(Potomac River)。(圖片: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全美都會區的河流當中,有很大一部分埋沒於地下。「美國河流」組織(American Rivers)日前發表一份《重見天日:都市河流的復活,社區的新生》報告,強調讓這些河流恢復生機的重要性,例如改善水質、緩解淹水壓力、防範暴洪造成的淹水、提昇整體居住環境品質、復甦地方經濟等。

報告並舉出河流重現的眾多成功個案,特別是密西根州的 Kalamazoo 及紐約州的Yonkers,這兩個地方利用這項技術,分別在緩解淹水及社區再造方面獲得顯著成效,堪稱最佳典範。甚至也有討論到南韓河流重現的實例

河流重現技術也有成本上的優勢。例如,目前處理雨水的方法是讓它流入地下管線(culvert),但管線需要維護,採用該項技術可省下維護成本;且因雨水不流入合流式下水道系統,污水處理的成本也降低了。 原本被埋沒的河流恢復既有的生命力,都市的水質及生態環境也獲得改善,例如棲地品質及養分截留(nutrient retention)能力提昇了。這項技術甚至能降低淹水的威脅:一方面,可恢復洪氾平原以增加蓄水能力(hydraulic storage),而緩解槽化(channelization)河道可減少水流減速,降低淹水的機率;另一方面,這項技術不需用到涵洞或涵管,不會產生阻塞點、導致逆流,造成地區性淹水。

報告的最後談到執行面,討論要推廣河流重現得克服的種種障礙,包含重要的水資源管理政策法令;報告也強調已採行這項技術的為數眾多的社區的案例探討,並提供想嘗試的社區一些籌措經費的管道。如果希望河流重現技術能在改善水質及整體社區環境、提昇棲地品質、防範地區性淹水等方面發揮最大效益,該報告提出以下建議:

  • 鼓勵更多相關科研及更完善的監測計畫
  • 科學研究及監測計畫能找出河流重現更完善的執行方式。
  • 建置標準化的河流重現施作資料庫
  • 如能有個資料庫,根據一套量化的指標紀錄每個施作個案,對實作的幫助會很大。
  • 修改阻礙河流重現施作的法令規章
  • 河流重現的推廣仰賴經費及法令規章的支持。
  • 宣傳這些被埋沒都市河流的價值,促使社區民眾主動參與復育計畫,重新建立人與河流的關係。
  • 教育宣導能使民眾主動參與及關心社區水質、居民整體健康、及社區的再造。

以上的作法不僅能大大提昇河流重現的效益,也讓想用這個方法來解決雨水溢流及水質問題的社區更容易掌握施作及管理的訣竅。

目前處理雨水逕流的方法有生態滯洪池(bioretention)、 雨水花園(rain gardens),及屋頂綠化(green roofs)等,河流重現技術如能有更多的相關研究,並克服政策障礙,順利推廣開來,不僅會是既有技術外的另一種選擇,有時還是更經濟實惠、效果也更好的選擇;因此,社區如希望改善環境,應該也將它納入考慮。

※ 同步刊載「台灣濕地網」http://wetland.e-info.org.tw/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