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08日
摘錄自2013年10月8日自由時報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嘉義縣葉姓縣民的父親7月接受主計總處的「主力農家經營概況調查」,收到「雙層不鏽鋼便當盒」贈品, 開心使用了3個月,日前卻接到主計總處函文,指該贈品並非符合國家標準的304不鏽鋼餐具,將派人回收。
依金屬製多層菜盒與金屬製飯盒的國家標準規定,必須以304不鏽鋼製作。304含鎳較多,含錳量則在2%以下,因此抗鏽蝕的能力較好。坊間常見的不鏽鋼餐具為200系,以較便宜的錳代替鎳來防鏽,含錳量在5.5%到10%之間,可能增加健康風險。
嘉義縣主計處說,7月間由主計總處辦理的「主力農家經營概況調查」,是採隨機抽樣方式訪查,嘉義縣共有13鄉鎮市823人受訪,上個月接獲主計總處通知指贈品有問題,將於10月14日至25日進行換貨回收,他們也很納悶為何出這種紕漏。
主計總處官員致歉表示,當初會選便當盒,是考量方便受訪者使用,但因為向廠商訂製的便當盒並未符合合約標準,怕民眾使用上產生疑慮,最後決定回收。由於回收時會更換新商品,經過與廠商斡旋及招標等程序,才會於10月派員回收。
不合格不鏽鋼餐具事件屢見不鮮。新北市六月採購3萬3千多個不鏽鋼便當盒餐具組,送給全市幼兒園畢業生,事後驗出錳含量達10.37%,因此全面退換貨。台鐵2010年的不鏽鋼紀念便當盒的錳含量也達5.13%,一口氣回收6萬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