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認為,人類是從水中誕生的;我們都是從母親子宮的小海洋,游到一望無際的大海。法文中的海洋la mer,是雌性,海洋就是母親,無數生命起源!長大後,我總是渴望再度回到小時候玩耍的海域。以前覺得很無聊,怎麼海都灰灰的、土黃色的,現在卻覺得夕陽下的黃金沙灘,超美!
記不得第一次去海邊是幾歲,但是記憶中的海邊,卻是清清楚楚的與今日所見不同!劇烈變化,成了鄉村發展、走向文明的必然,是人類無法抵擋的宿命。大學以後,不再長時間住家中;經過十多年,偶爾年節回去,家鄉道路,成了平日汽車飛奔、假日塞車的西濱道路。通往海邊,更是多了數不清的柏油路!記憶中拉著阿嬤的手,唱著日文歌,走過的田間小路,早已不復見。有時不免懷疑,是像陶淵明的桃花源嗎?我怎麼再也找不到回去的路了?
令人納悶的是,小村的人口也沒有增多啊,馬路卻是多到數不清。是選舉、政客們的業績需求,還是我們真的有需要?
上游來自大安溪,家鄉的海邊成了礫石、灰沙混雜的多元樣貌;許多石頭位在高潮線,野生石蚵就附著在上面。走路得特別留意,不小心劃到,可就留下傷痕伴你一生。往靠近海浪走過去,混著沙與石頭的海灘上,有種蚌殼類,可不是台灣每個沙灘都有,我們稱他為「赤嘴仔」。加上九層塔炒成盤中飧,可比外面買的海瓜子要新鮮可口幾十倍!
跟不上阿嬤、姑姑、表姊…等人的專業效率,我拿著撥沙用的鐵杓,賣力挪開石頭往後方丟(有經驗的人絕不會蹲在別人的後方)。好不容易找到沙中,並排的兩個小洞,挖呀、挖起來時,可不見的就是「赤嘴仔」,通常是來騙你的石頭,害人空歡喜一場。要這樣低頭努力,與沙中「赤嘴仔」,大玩捉迷藏遊戲,幾個小時下來,可是相當累人,如果自己的桶子裡還是沒幾顆,更是令人沮喪。幸好,同行的人都比我厲害多了,晚餐不怕沒得加菜囉!
挖「赤嘴仔」,是這帶沿海人們賴以維生的方式之一,平時可以加菜,也可以販賣貼補家用;好價時一斤可高達250塊,比蝦子價格還高!記得小姑技術高超,後面還會跟一大堆人;因為她總是知道要到哪找尋「赤嘴仔」,跟著她就是大豐收的保證。奇妙的是,同一個地點,好像怎麼挖也挖不完,大自然的孕育力真是強大。
每次回到阿嬷家,總會想要再回到這片石頭沙灘走走。爬上防波堤,眼前盡是好陌生的景象,這是我小時候記憶中的那片沙灘嗎?問堂妹近年的情形,她說是廢水污染環境,「赤嘴仔」已經大量減少了。再加上港口,美其名說發展觀光,增加更多水泥牆、消波塊,就這樣硬生生、切割了這片原本屬於「赤嘴仔」的廣大溫床。於是,又一樣生物悄悄的遠離我們。
近來,更駭人聽聞的是,不知從何時開始,上游工廠偷偷排放廢水,讓長在石頭上的野生牡蠣,變成綠色了!牡蠣原本應該是乳白色,綠色代表是重金屬污染嚴重!那…我們吃的其他海洋生物,會不會也受影響?好令人憂心!還好,堂妹說,經過當地人,熱心監測與舉發,工廠終於不敢再明目張膽排放廢水。
時過境遷,阿嬤、小姑早已不在人世。現在過年過節,跟堂哥、堂弟、堂妹…再一起到海邊挖「赤嘴仔」,成了我們追尋童年、思念親人的私密儀式。幸好,我們還有這片海洋阿!希望不法的上游工業,在當地人守護下,可以讓「赤嘴仔」重獲生機。讓我們用最真摯的情意,感謝這片孕育我們長大的海洋母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