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新世界】似曾相識?亂倫危機 | 環境資訊中心
環境書摘

【美麗新世界】似曾相識?亂倫危機

1985年12月31日
作者:楊憲宏

因人工受精而成功懷孕生下來的小孩,長大之後有多少機會在無知狀況下「亂倫」,碰巧與自己的兄弟姐妹結婚?這個問題在過去一直未認真思考過。最近,臺灣地區人工受精有盛行之勢,已有人口、社會、基因學專家感到不好好防止,可能引發嚴重的社會難題。

希望促成臺灣地區人工受精完善管理的醫界人士,最近引用1980年美國生育協會所制定的人工受精技術指導原則,希望作將來臺灣地區制定類似文獻的參考。

其中一則對「供精者」的限制內容是:「為預防因頻用單一供精者造成血緣混雜之可能性,供精者需經常變動,因此同一供精者若導致15次成功懷孕,即要從名單中剔除」。

「15次成功懷孕」的意思就是,一名供精者最多有可能得到15位不知名的「子女」。這是一個龐大的數目,對臺灣地區如此地狹人稠的地方而言,將來如果也直接引用美國「15次懷孕成功」為剔除供精者的準則的話,這些互相不知自己有近親血緣關係的兄弟姐妹們結婚的機會,可能高於目前熱中人工授精的醫師所想像的。

中央研究院人口統計學家陳寬政說:「如果是15次懷孕成功為準的話,對人口品質確是相當大的威脅,到底風險有多大值得討論。」

臺灣地區能夠直接「移植」這個美國準則嗎?臺大醫院婦產科主任李鎡堯醫師表示,據他所知,目前並沒有一個大家共同認定的數目。但他說:「15個太多了吧!」提供這個美國數據的陳宏銘醫師是中華民國婦產科醫學會理事,他也承認:「15次在臺灣而言恐怕是人多了。」

李鎡堯醫師指出,像瑞典地小人多的國家,供精者只要達到一次懷孕,就必須從名單剔除。這應該是臺灣地區將來的人工受精準則比較應該追隨的目標。

陳寬政博士認為,臺灣地區幅員小,地理分隔、人口分散性不高,人工受精的供精者如果供精頻率高到15次,是很危險的事。

這裏所指的「危險」除了意料之外的「亂倫」問題外,這種無意中的血親通婚,可能使基因隱性疾病的出現頻率最高增加到30倍以上。

臺大醫院小兒科醫師王作仁專攻「臨床基因學」。他說:「隱性基因疾病是血親通婚的必然問題,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國家要禁止表兄妹結婚的最重要原因。」如果社會不能小心從事人工受精的話,所造成的問題,恐怕要更甚於此,有可能發生極度難以置信的案子──父女「一等親」在不知情狀況下結合。

王作仁醫師估計,表兄妹結婚可能生出有隱性基因疾病的孩子的機會是64/1;比一般無血親關係夫婦,生下隱性基因疾病孩子的1000/1高出15倍。如果是兄妹通婚的話,生下病兒的機會則高達32/1。

臺灣地區常見的隱性基因疾病包括苯丙酮尿症、威爾森氏症、黏多醣症、肝醣堆積症。其他還有囊腫纖維症、鐮形血球症、戴薩克司二氏病。


日本九州的一項研究還指出,表兄妹這種「四等親」通婚,可能造成孩子智力、適應力、整體表現差於常人的狀況。王作仁指出,根據日本九州1500個近親通婚的家族所作的這一研究,一直受到關切人口基因品質學者的重視。

目前人工受精以「保密」供精者為最高準則,因為一旦破密,可能引發財產分配的問題,部分醫界人士也認為有可能影響孩子的正常發展。不過這正也斷絕了這些不知互相為兄弟姐妹的人,探知亂倫危險的機會。甚至有些案例由於父母不願暴露孩子是來自人工受精的事實,這個「試管嬰兒」終其一生更不可能知道自己的「亂倫危機」。

部分人士認為,社會人群眾多龐大,這些血緣同父的試管嬰兒,怎麼可能那麼巧合碰在一起?這其實是不能存僥倖心理的,而應該用科學方式,從人口學、人群行為、移動、地理、文化、社會背景,做一詳細的估計。

更重要的是,陳寬政說:「婚姻往往是一個小型的社交活動。」如何使同父試管嬰兒不在同一個「婚姻圈」內,是個十分嚴肅的課題。「婚姻圈」是法國學者路易亨利在1972年的論文。他相信人類的婚姻擇偶還是在門當戶對的領域中最多。會去尋求「人工受精」的家庭是否有相同社會背景,而自動聚攏在同一「婚姻圈」內是很值得思考的。

近年來「社會生物學」理論盛行,就有部分學者討論人類「配對」行為。擁有基因相似度高的人會「互相吸引、尋找」,是非常受重視的假說。互相不知情的同父試管嬰兒他們在社會某一角落,初識便互相有「好感」──一種來自心靈深處「似曾相識」的親切感,可能讓他們在無意中輕易衝破社會隔離而結合,最近美國發生兒子娶母親的離奇案例,更增強假說的可信性。

在這些問題都沒有答案的情形下,臺灣地區過速發展起人工受精技術,是很危險的事。許多在地大加美國的國家所不須考慮的問題,在地小只有3萬平方公里卻住2000萬人的臺灣,恐怕是嚴重危機。

李鎡堯醫師指出,由於供精人受到做人工受精的醫院「高度保密」,因此這名「供精人」如果到處「遺愛」的話,醫院或精子銀行互相之間恐怕無法知道。一名供精者只要去了三家醫院「供精」,而假設每家醫院都做滿「15名成功種孕」的數目,這下子我們社會就可能有最多達45名的不知情同父試管嬰兒。這些人的下一代如果都生了兩名小孩,我們就有90名的不知情「表兄妹」。

陳寬政博士更進一步說明,孩子成年後,養育父母是否邊有權利隱瞞人工授精的事實?孩子尋父的問題,勢必成了20年後臺灣普遍的社會困擾。

人工受精、試管嬰兒、精子銀行,這些醫學新技術的名詞,一向只給社會大眾一種光明、正面的感覺。很少有研究或討論涉及這些技術對我們社會可能造成的負面衝擊。

是我們的專家要好好告知社現在應該會大眾「人工受精」有何風險的時候,再慢就來不及了。

原載民國74年12月31日聯合報第3版

※ 本文轉載自《另一個公害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