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亂的藥】「指定藥房」的黑幕(二) | 環境資訊中心
環境書摘

【混亂的藥】「指定藥房」的黑幕(二)

1985年11月23日
作者:楊憲宏

S195事件爆發後,引發全省消費者普遍找「指定藥房」退錢的行動,已經讓這條幾年來「縱橫」藥業市場的「指定藥房連鎖線」瀕臨崩解。一名連鎖店藥房老闆愁眉苦臉的說:「我們也是被害人。」

衛生單位已經行動調查29種在國內製造的可疑「外國貨」,這些產品一旦證實「虛偽」,將步入S195相同的命運。由於販賣S195的「指定藥房」,多數同時販賣這29種「外國貨」,將來如果發生消費者的全省性拒買或退貨行動,預料會有百家以上藥房,同時陷入經濟困境。

「指定藥房」所批進來的宣傳性食品、藥物和健康食品,都是以向製造商付現「買斷」的方式購入,已經付了3個月的期票,根據估計,全省「指定藥房」、中盤商、與外圍小量批貨藥房陷在這類產品的資金,大約在新臺幣10億元左右。

一名「指定藥房」的老闆很擔憂,將來這些產品被取締,廣告被禁,他的百萬資金將完全泡湯。他指出:「製造廠商、『進口』廠商,已經把錢賺走,卻把罪留給我們受。」

最近一名某牌日本進口「真珠粉」的消費者,在日本依紙盒上印出來的住址寫信去給「造藥廠」,結果日本郵局在信封上蓋了「查無此地址」原信退回。這個品牌也已被衛生位列入清查對象。29項產品的宣傳手法,說明效果的方式都與S195極類似,虛偽宣傳的可能性極大。

前述這種實況,切貨的藥房大都心裏有數,目前多數藥房頗感惶恐的理由正是在此。他大都表示:「我們也不喜歡賣這些廣告品。」當時他們以為「既可以廣告,大概不會有問起」才與廠商「合作」。

衛生單位幾年來雖對不實宣傳一再處罰,但引用法條太弱,根本無法遏止廣告攻勢。至於偽稱「進口貨」問題,衛生單位雖曾有所聞,卻不曾主動追查,一名藥房老闆在追究責任時說:「我們賣廣告品,衛生機關也有失職之處。」他認為,衛生機關早就應該主動清查禁止:看見廣告大肆活動,使藥房「錯覺」,「廣告品」還有市場。部分「指定藥房」已開始向切貨給他們的貿易商、廠商要求保證退貨,以防消費者向他們「退貨」、「退錢」時,他們陷入難局。

一名藥商說:「這些廣告品主持人,每個人何止賺千萬元?少說也有3、4億元。」他們心中不平,將來如果事發,這些主持人頂多只判入獄,錢卻早已賺飽。到時,「指定藥房」手上已付錢的貨,欲退無門,預定資金損失都在百萬以上,這名藥商說:「主管單位在查緝取締虛偽產品時,是不是也應設法要主其事者吐出以不法手段賺進去的錢呢?」

雖然「指定藥房」的老闆都強調:「絕對沒有與廣告品主持人勾結」,但他們受利引誘,販賣這些「虛偽產品」雖說他們宜稱「不知情」,也很難讓人同情他們目前的處境。

臺灣地區各級衛生單位,多年來只消極應付不實醫藥廣告,長期在電視廣告裹讓阿婆開處方、讓阿伯扮醫生;讓調幅電臺主持人「接電話送藥」,現在終於拿出決心採取行動,雖然有人抱怨「太遲了」,但亡羊補牢,總是不嫌睌的!

原載民國73年11月23日聯合報第3版

※ 本文轉載自《我們不是天竺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