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報八:謹防隱憂變成「定時炸彈」
臺灣地區50餘座水庫大壩安全問題,自7月底國建會學人提出石門大壩建涼亭、釣魚臺、停車場,可能危及大壩結構之後,終於把這個潛藏已久、學者議論紛紛的問題表面化了。行政院院會昨天決定成立水庫安全評估組織,定期到各水庫作安全評估、檢查。
早在民國70年經建會使曾提出「臺灣蓄水庫安全工作計畫」,對於水庫下游區因人口成長迅速,經濟活動日增,水庫一旦發生潰洩,生命財產可能蒙受重大損最近有關石門水庫大壩安全問題的討論中,石門水庫管理局除了對大壩「安失表示憂慮。這篇報告的原始用意,是基於許多水庫設計之初,並未料及下游人口、經濟的變化如此之大,在安全設計上,恐已不符實際需要。
這份報告當時曾表示,「因工程知識經驗及可利用之資源有限,欲求水壩等建築物之絕對安全,實不可能。」而認為必須對「可能導致不安全之因素,力求避免,並力求儘早發現,以謀補救。即使如此,當時的建議中,專家並不排除「非常情況發生」水庫潰決隨時發生的可能性。
可是這樣的原則理念,4年前並沒有被迅速的接納。
今年4月一群參加美國墾務局「現有水壩安全評估」國際研討會的國內專家,才從國外引入18項評估水壩安全的主題,對國內水庫安全實際應用檢討。
從國外的資料可知,美國壩工風險為14‰,世界壩工潰壩率則達5‰。對臺灣地區擁有50餘座水庫,人口密度又高的地方而言,這種風險狀況,的確值得擔心。尤其在天然災害因素方面,臺北地區的氣候、地質客觀環境極差,水庫安全問題更加「定時炸彈」。
目前已知,國內壩工、潰壩事故大都發生在蓄水初期或庫齡35年與50年以上。現階段初期蓄水水庫有永和山、鳳山、寶山等水庫;屬老化的有烏山頭、日月潭、暖暖、虎頭埤等處。初步把國外的問題平移到臺灣,便發現多年來,逐年累積的水庫安全問題,已多得不堪想像。一名水庫營運專家說:「我們的責任是忠實告知可能潛藏的危險,根據學理,我們提出各水庫可能存在的災害潛力報告。」他指出,一個水庫有某種安全問題,並不是說問題一定發生,但卻鐵定是個「警告」──如果再不注意防患——惡夢可能就會成真。
國建會學人警告石門水庫大壩安全問題,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依此準則這批專家歸納臺灣地區水庫安全的問題有 及施工規範的老舊。四、維護失時。五、蓄放水操作不當。六、結構物老朽化。七、發生不可抗方之事變如洪水、地震。八、人為失誤。
其中尤其以早年建造時資料與研究不足、建造時新的安全理論及規範尚未建立,所潛在的問題最為嚴重。今年國建會水資源組學人在這些方面,就提出了很多令人擔心的現象。
倫敦大學帝國理工學院土木系高級研究員梁信忠在國建會上會提及坪林水庫若建於翡翠水庫的上游,應該先考慮坪林水庫洩洪可能引起翡翠水庫內波浪之影響。1963年義大利viaont壩因山崩導引百公尺高波浪,使大量存水溢壩而出,造成2600人死亡。
國內學者雖對此警告採取比較保守的態度,認為將來坪林水庫大壩下的「消配池」可以克服這個問題。不過他們卻提出德基壩確有大型崩山導致波浪脅威壩體及下游安全的問題。這都是過去聞所未聞的事。
更糟的是地震問題,6名水利專家所共同完成的報告指出:「以往缺乏科學化之地震儀,對於地震之機制,包括地震之規模、震源地性、震央分布及頻率,均缺乏詳細之資料,大壩設計時均參考歐美或日本之規範,對臺灣地區之適應性如何,大壩對地震之風險如何,尚難予衡量。」
種種危機預測隨著新科技的輸入,讓國內專家學者瞭解到水庫安全問題遠比過去所想像的要嚴重得多。
一名參與評估的水利專家說:「政府必須及早擔心這個問題,畢竟水庫潰決,所員的責任是歷史性的。行政院決定定期評估水庫安全,雖然在時間上是落後了,但迎頭趕上,猶未為晚。」
原載民國74年9月6日聯合報3版
※ 本文轉載自《受傷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