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水庫沒排砂 颱風一來就陣亡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台灣水庫沒排砂 颱風一來就陣亡

2013年12月16日
摘錄自2013年12月9日中時電子報高雄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台灣過去常以興建水庫、攔河堰等設施留下雨水,水庫上游溪流河川被開膛破肚、灌澆水泥,對環境造成嚴重衝擊,一下大雨,大量的砂石沖刷下來,導致水庫與攔河堰很快就「陣亡」。

高雄市綠色協會理事長魯台營剖析台灣的地形指出,全世界疏砂量最大的河川都在台灣,第1名叫濁水溪,第2名是高屏溪,如果和黃河相比,台灣河川疏砂量是黃河的30倍,這是因台灣山川地形獨特又陡峭,即使不開發、泥砂都會從高處沖刷下來,從地質分析,高4000公尺的玉山如果泥沙未被沖刷,原本高度應該有1萬2000公尺。

魯台營批評,水庫設計沒有排砂裝置,原本一年淤砂量約1、2百萬立方公尺,多數水庫使用年限卻不到原本設計的一半,因為一次颱風就毀了,例如八八風災曾文水庫就淤積了9千萬立方公尺的泥砂,水庫根本無法消化。

魯台營批評,台灣治水學者多數到美國進修研究地面水,幾十年來「近親繁殖」很難接受其他派別的想法,「我們要考慮更經濟的方式,符合台灣地形的生態取水方式」,共同面對水資源的隱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