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10月30日
作者:楊憲宏
經濟部終於決定要將泰國問題玉米,轉作澱粉,並限作工業用。目前專家相信經過程序處理後的澱粉,將不再檢測得出黃麴毒素。這樣的澱粉「雖無危險」,經濟部長為「安全」計,仍決定不能把這批澱粉列為食品級。
其實,這批澱粉不能列為食品級是受了法令的限制,未必如經濟部所指,純是考慮公眾安全之故。
2天來,有關將來這批澱粉的命運──應否可作「食用」,專家之間交換很多意見,但對商品檢驗局所引據的玉蜀黍「中國國家標準」(CNS)中衛生要求:「糧食用玉蜀黍黃麴毒素應在10億/50以下。」感到在法令解釋上有困難。
依照中央研究院研究員呂諍義博士所建議的「濕式分離法」,黃麴毒素污染再嚴重的玉米,都可以抽出純淨的澱粉。呂政義認為,這些澱粉就品質而言,一定可以食用。
但就法令而言,這批澱粉由於已有「前科」──它來自黃麴毒素污染超過10億/50的玉米,因此分離出的澱粉雖然「乾淨」了,也不得翻身。
「中國國家標準」的衛生要求,「糧食用玉蜀黍」字句,已經把管制的層次提高到「食品原料」,因此只要「原料」──玉米不合格,「產品」──澱粉,不管品質如何,想成為「食品」就免談了。
部分經濟部與會人員推敲這個規定,到底是指「食品原料」還是「食品」?由於「糧食用玉蜀黍」也可解釋為「食品原料」,因此只有將這批澱粉限制在工業一途。
原載民國73年10月30日聯合報第2版
※ 本文轉載自《我們不是天竺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