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聖䴉暴增 恐衝擊西部濕地生態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埃及聖䴉暴增 恐衝擊西部濕地生態

2013年12月30日
摘錄自2013年12月30日自由時報台北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外來鳥種埃及聖䴉,短短10年數量暴增超過10倍,足跡遍佈整個台灣西海岸,排擠到本土鷸科杓鷸屬的候鳥棲地與食物。生態保育團體警告,埃及聖䴉不易誘捕,對濕地生態的威脅將逐漸明顯,相關單位宜儘早未雨綢繆。

雲林野鳥學會常務理事吳崇漢指出,台灣埃及聖䴉族群應是921地震時由動物園逃出,在野外適應情況良好。他表示,鳥友這幾年觀察發現,埃及聖䴉棲身領域在桃、竹、苗、中、彰等縣巿都出現過,數量暴增10倍以上,已排擠到濕地杓鷸屬候鳥的棲地與食物,特別是覓食螃蟹的大杓鷸食物與埃及聖䴉重疊,影響最直接。

吳崇漢憂心,埃及聖䴉是雜肉食性,昆蟲、魚蝦、蚯蚓無所不吃,族群增加意味吃掉的特定生物更多。近來台灣各地辛苦復育瀕臨絕種的魚、蝦,好不容易略有成果,到頭來恐都進了這群外來鳥肚子裡。

農委會特生中心副主任李訓煌說,外來鳥種對於本土鳥類或是原本的候鳥究竟造成哪些影響,需要進一步研究觀察。也呼籲民眾或是私人鳥園等,切莫讓自己畜養的鳥類逃逸,當然也不要任意棄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