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報導
2019-09-02 10:27
「目前船速7節、方位24°21'84",121°42'35",目視狀況良好。」
「這裡是貝多芬,12:42分發現鯨豚在警戒區內,建議延後緩啟動5分鐘,OVER。」
「收到、再討論。」
鯨豚觀察員培訓課程開跑。海陸課程兼顧。...
2019-08-30 10:30
想要節能減碳,隨手關燈、自備購物袋之外,你我還能做些什麼?中研院社會所參與「深度減碳政策建議」計畫,除了提出政策建議,也進一步從「公民電廠」尋找公民的角色和力量。在能源轉型的過程,公民電廠提供了另一種能源選項,更重要的是,將遙不可及的「發電...
2019-08-28 10:29
美國能源研究團體Global Energy Monitor研究員席瑞(Christine Shearer )博士撰文指出,2019年全球燃煤電廠雖然持續增加,但籌備中、興建中的案源(pipeline)則持續萎縮,並集中在少數幾個國家;整體觀...
2019-08-23 10:13
2018年10月颶風麥可侵襲美國,喬治亞州當地居民Renee Moss站在她全毀的棉花田上,與丈夫爭論著,也許、只是也許,颶風麥可與氣候變遷有關。不可能,丈夫Clayton Moss毫不猶豫地回答,「我們總會遇到壞天氣,對,雖然我們連續三年...
2019-08-22 19:51
高雄市長、國民黨總統參選人韓國瑜今(22日)中午和張善政、杜紫軍、黃士修等國政顧問團成員進行網路直播,公佈韓陣營總統大選的能源政策主張,並對當前政府的能源政策多所批評,在短短半小時中提及許多能源現況、規劃、公投結論與空污狀況的相關訊息,內容...
2019-08-22 10:27
氣候變遷不僅帶來災害,更影響我們健康。除了高溫帶來的熱痙攣、 熱衰竭、中暑等熱相關病症;氣候變遷亦使登革熱、瘧疾和腸炎弧菌等更容易傳播;而長期乾旱導致作物歉收、糧食短缺、當地人營養不良。
醫學期刊《刺胳針》認為政府透過預警系統、增強相...
2019-08-21 10:12
根據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委員會(IPCC)《地球暖化1.5℃》報告,預估最晚將於2052年,地球表面均溫( global mean surface temperature)將比前工業化時代升高1.5℃。我們除了面對極端氣候挑戰,若不謹慎應對...
2019-08-16 10:07
(接續前篇)
「負排放」對土地、糧食和野生動植物有什麼好處?
IPCC的1.5°C報告的一項主要發現是,要將全球暖化控制在「安全限度」內,需要一定程度的「負排放」──「負排放」泛指從大氣中去除二氧化碳並儲存在陸地或海洋中的方法,...
2019-08-15 00:04
(接續前篇)
報告怎麼看土地沙漠化?
IPCC土地報告將沙漠化定義為「發生在乾旱、半乾旱和乾次濕地區(統稱為乾地)的土地劣化」,由許多因素造成,包括人類活動和氣候自然變化。
因此,報告指出,儘管叫做沙漠化,土地沙漠化不等於...
2019-08-14 10:59
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8日上午在日內瓦發表了氣候變遷和土地特別報告。報告指出,土地提供「糧食、飼料、纖維、燃料和淡水」,沒有土地,人類社會和經濟就「無法存在」。報告警告,全球氣溫上升和近幾十年來前所未有的土地和淡水開採率正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