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報導 | Page 76 | 環境資訊中心

深度報導

2006-11-01 08:00
台灣在經濟開始起飛之後,慢慢制定了許多環保相關法令;而對岸的中國在經濟崛起之後,環境保護的議題更引起全球的關切與注目。富裕的社會是否不可避免地代表有更多垃圾被製造出來?主辦單位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特別邀請兩岸學者專家,從環境污染的問題談起,探討...
2006-10-23 13:04
在台灣一度沈寂的登革熱於1980年代零星於南部重新出現,從那時起台灣就從未曾擺脫其陰影。1995年,中北部也陸續傳出病例,而後全台經過幾次大小流行,時至現今 2006年秋,南部登革熱疫情仍持續發燒中。事實上,全球暖化與人類健康議題之緊密關連...
2006-09-28 12:05
9月15日,環保團體偕同非核亞洲論壇事務局主任─佐滕大介,以及曾任職美國GE公司「原子力事業部」的菊地洋一先生,拜會中研院院長李遠哲先生。雙方就核能安全問題交換意見。 核能四廠建了十幾年,由當年的缺電,台灣經濟發展需要豐沛的電力作基礎,到...
2006-08-09 11:12
海洋廢棄物已是國際性議題 許多國際間的研究報告已經證實,海洋垃圾是會隨著季風海流漂洋過海,污染並破壞遠比我們想像範圍更大的區域,除了近海生物如珊瑚礁、海鳥會受到影響,遠洋生物如魚類、海龜、甚至鯨豚亦會被波及。 因此,海洋垃圾早就引起了許...
2006-07-26 11:18
台灣經濟永續發展會議已經接近尾聲,比起2001年舉辦的經濟發展諮詢委員會,受矚目程度減弱許多。除了因為在野黨抵制,會議結論牽涉到修法,仍要通過泛藍佔多數的立院這一關之外,民進黨由於面臨弊案連天、阿扁政權不穩等焦頭爛額情勢,經續會只淪為這一陣...
2006-07-24 13:54
名躁一時的生態工法,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現在正式改名為「生態工程」。說起來,這不是一件令人有興趣的腥色羶議題,媒體關注並不多;但換名稱這件事究竟重不重要,只是政府推動政策的內部準則,還是攸關大眾生態意識的「正名」舉動? 公共工程委員會於2...
2006-07-24 13:14
非洲南部平日受陽光嚴重曝曬的乾泥焦土,正度過史上最多雨水的夏季,新生嫩綠的植物隨即將這片土地點綴成綠意樂園。在南非的克魯格國家公園內,充沛的雨水不但使草木繁茂,也灌注了乾涸河床。 野生生物暫且不需再遠行尋覓食物與水源,這對生物來說是件好事...
2006-07-19 10:55
2006年全球穀物消耗量將會大為增加,而背後原因不是為了人類的吃,而是汽車。美國農業部預測,2006年全球穀物消耗量將增加2000萬噸,其中增加的1400萬噸會用作美國國內汽車所需要的燃料,只剩下600萬噸用來填補逐漸增加中的全球糧食需求。...
2006-07-19 10:23
第30屆世界遺產大會7月8-16日於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舉行,會議主要工作是新增世界遺產場址的審議,同時討論現有遺產的維護與保存策略。本屆從37個候選場址中,選出18處新增於現有的世界遺產中,包括中國的貓熊棲息地作為自然遺產,安陽殷墟作為文化...
2006-07-17 11:21
西雅圖的「SEA Street」案例 2000年,西雅圖的公共設施局(Seattle Public Utilities)、交通局(Seattle Transportation)和部分居民共同合作完成了一項稱為Street Edge Alt...

頁面

訂閱 RSS - 深度報導 訂閱 深度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