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報導
2004-10-13 12:38
上個禮拜,諾貝爾和平獎頒給了64歲肯亞女生態學家馬薩伊,這迴異於往常充滿政治爭議與西方觀點的名單,並把環境運動的層次擴展、全面深化並視為人類和平的出路,有其令人值得探究的歷史意義。
馬薩伊女士是生物學以及動物解剖學家,因為認知到森林破壞導...
2004-10-04 14:27
「你們是台大昆蟲學系嗎?是在研究螞蟻的嗎?你們快幫我們想想辦法,我們快要被螞蟻滅村了!」
2003年9月某日的午後,昆蟲生態研究室接到一通桃園縣農民急促的電話,宛如電視劇馬蓋仙「螞蟻雄兵」或X檔案「外星殺人蟻」般驚悚劇情的場景。從簡短...
2004-09-21 13:26
9月13日(一)的座談會由林盛豐政務委員主持,在回應李根政關於吉洋人工湖預算編列進度問題時,行政院明確表示吉洋人工湖尚未經行政院核定,目前送進立法院的九十四年度預算中也未編列,未來如果沒有疑慮將編列於新10大建設之特別預算中,林盛豐政委重申...
2004-09-10 14:38
8月下旬艾利颱風挾帶豐沛雨量席捲台灣,意外造成石門水庫供水區水中挾帶大量泥沙,原水濁度過高致使淨水場功能停擺,大桃園地區近200萬人口整整12天無水可用的窘境;類似這種「豪雨導致缺水」的情景在七二水災過後的台中也發生過,敏督利颱風帶來的豐沛...
2004-08-26 01:25
急急忙忙地把paper收進背包,準備趕往荒野保護協會的地下室開會。
「呀?明天要meeting,你不唸書,要去哪啊?」
「嗯…我要去開會,討論一件…如何阻擋開路的事。」(想著如何用最簡短的字句向同學解釋這件事...
2004-08-19 00:12
楔子
「你們是大學生?看不出來,很有環境運動相關經驗的樣子。」
「年輕人有熱情很好,不要被運動的結果打敗,學習的過程最重要。」
「你們也只是大學生嗎?真好,真有行動力!」
初接觸聯盟議題的人,經常因為聯盟發起者是一群大學生的緣故,而...
2004-08-16 22:29
2003年7月,一群來自不同背景的台灣人,遠渡重洋跑到受車諾比核災創傷的白俄羅斯,和其他一樣是遠從世界各地而來的志願服務結為夥伴,協助當地的核災移民蓋了三個月的房子──而且是蓋友善生態的黏土木架屋。
這些人最近出了一本新書《到天涯的盡頭蓋...
2004-08-12 21:53
從去年陽光普照的秋天開始,我常耗掉整個上午,一面煩躁地在電子信箱裡按壓滑鼠,一面心不在焉地和上學去的室友一一道別──在反三峽開路案裡,我的工作是聯絡。自從去年暑假向泰華老大毛遂自薦「搞不好我們可以去認識XXX喔」之後,便時常坐上他恐怖的雲霄...
2004-08-05 01:11
競爭,成為生存法則
如何進入當地交朋友是一回事,如何取得信任是另一回事,尤其在烏來這個高度漢化、資本化及高知名度的地方,當其他部落可以重新凝聚彼此的向心力、從零做起時,烏來人還在忙著尋找概念上的認同感。這並非強調一定要以血緣作為絕對標...
2004-07-29 15:36
根據統計,95%的人對烏來的記憶只有瀑布、纜車及烏來商店街,這些熱門景點卻在我真正開始認識烏來之後,縮小成一個個僅供機車呼嘯而過的節點。差不多在進入信賢的檢查哨之後,終於可以把安全帽拿掉吹吹山風。這樣的放鬆、放下,是卸除城市的武裝,以及試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