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蟲觀察
2012-12-16 05:00
2007年08月28日,姬飛鼠在他的部落格發表了一篇〈小心,流星錘〉。他所指的流星錘,是何氏瘤腹蛛(Ordgarius hobsoni)的卵囊。因為卵囊外觀有許多小尖突,讓卵囊看起來像中國古代的兵器:流星錘。何氏瘤腹蛛的雌蛛在產完一顆顆的流...
2012-12-09 05:00
一、蝶到
正如一首詩
默默卸下字句
遣返人間
浸泡在日子裡
消融之前
大規模
長途回來
尋找前生開落山裡
最輕靈的韻腳
最美的意象
你們一路南遷
日漸完整
只安靜
唯一喧譁是前翅背面
...
2012-12-09 05:00
這一章,法伯從昆蟲的話題轉出,講鳥類。從標題的〈燕子和麻雀〉就可看出端倪。事實上,法伯欲表達的還是昆蟲,只是藉鳥類來佐證他的看法。因為他發現細腰蜂的築巢,和燕子和麻雀一樣偏好人類的居所。人類的居住不只提供細腰蜂遮雨的地方,也提供祂們「暖...
2012-12-02 11:40
2002年08月19日,我參加為期三天的蕨類研習,每一天,我都愈發肯定自己對蕨類缺乏慧根。於是,當我來到知本森林遊樂區時,講師賣力解說蕨類,學員努力筆記蕨類,而我不是正在觀察蜘蛛,便是正在尋找昆蟲。當天,我生平第一次看見小雙尾蛺蝶(...
2012-11-25 00:05
《昆蟲記》第一冊第12章,篇名叫〈本能的無知〉。第四冊第3章,也就是此刻正撰寫的這一章,叫〈本能的差錯〉。讀完發現,兩篇的義旨相近,即昆蟲的無知導致差錯,昆蟲的差錯顯得無知。有時,我也會很想對法伯說,您對演化論的無知,導致判斷的差錯。法...
2012-11-18 05:00
我最早是在《台灣蜘蛛觀察入門》聽過陳仁杰這個名字。這本書的封面翻開,沒有作者簡介;封底翻開,也沒有作者簡介。關於作者,只能在序裏略窺一二。寫序一的是當時高雄市自然觀察學會理事長周文藝,他說陳仁杰醫師是他就讀大學時的牙醫學老師,並提到課程...
2012-11-18 05:00
吸吮
天地之間
氤氳之氣
圓潤
一個生命的網絡
等待
曙光
穿透
氫氧相遇
濕潤
喚醒
生命
旅程有了起點
風
催促
一顆展翼的心
翶翔
體驗
天地的寬廣
明眸
初...
2012-11-11 05:00
耶!我抓到一隻鍬形蟲。
看!一群繡眼畫眉在樹叢中跳來跳去。
聽!莫氏樹蛙正在水池中呱呱呱叫個不停呢!
民國89年,初次進入桃園縣復興鄉光華國小,走下長長的陡坡,眼前所見到的是一所偏遠山區的迷你小學,放眼望去群山環抱、雲霧飄渺,彷彿置身...
2012-11-11 05:00
法伯說黑蛛蜂所製作的「陶器之規則堪與機器製造出的陶器相媲美。」法伯大概不曉得,經過了一百多年後,藝術品若是以「機器製造出來的」,可能不是一個讚美詞,甚至是一個貶義詞了。這個時代由於機器製品充斥,使得手工製品變得稀有而珍貴,幾乎是藝術的代...
2012-11-04 05:00
曾經見過螳螂蛻嗎?
一枚薄、脆、呈半透明的,螳螂蛻下的外皮。讓人聯想起抽離靈魂、血肉之後,僅餘的空洞軀殼。
可曾想像過,它隱含著哪些訊息的投遞?
過了秋分以後,熾熱的紅土台地上也終於有了秋天的涼意。中秋佳節的那天,我們如往常在山徑上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