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 Page 303 | 環境資訊中心

專欄

2008-06-30 16:08
由於能源危機發生,生態環境日益惡化,農業生產力衰退(地力過度耗損、土壤遭到農藥、化肥污染),再加上農業工業化後的農藥殘留、環境賀爾蒙污染危及人類健康,迫使各國政府重新檢視農業政策,發展一種比較不污染環境、較兼顧生態平衡,並能提供消費者健康安...
2008-06-26 11:17
現在,中國的食客們除了品嘗季節性蔬菜外,還可全年享受夏季水果。蔣高明指出,為滿足消費者對反季節農產品的需求,中國在付出沉重的環境代價。 目前,中國每年約50萬噸農膜殘留在土壤中,殘膜率高達40%。 雪花飄飄的冬天,北方人的餐桌上有了...
2008-06-24 12:16
英國人在維吉尼亞州詹姆斯鎮建立了北美洲第一個成功的殖民地,羅爾夫就是當時其中一位殖民者。和許多英俊瀟灑的英國青年一樣,羅爾夫也抽菸草……羅爾夫在1610年抵達詹姆斯鎮後,說服一位船長幫他從千里達和委內瑞拉帶回菸草...
2008-06-19 13:31
現在與幾十年前相比,農民們的生活水平顯著提高了:小時候吃不到的白面饅頭,現在普通農民的餐桌上都能看到;農民家裡用上了電風扇、電話、彩色電視機、洗衣機、甚至空調;原來破舊的草房,現都換成了清一色的瓦房。然而,這些可喜變化背後付出的環境代價也是...
2008-06-17 14:06
因為引種失敗造成外來種入侵的例子層出不窮,吳郭魚及福壽螺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失敗前例;然而外來植物的入侵卻較少被注意(註1)。植物一般供作觀賞、綠化、水土保持之用,但如果不慎使用,一樣可能造成嚴重的生態浩劫。 目前台灣應用於水土保持的禾本...
2008-06-16 10:51
全球暖化是現正發燒的熱門話題,據專家預測此現象仍會持續惡化,而暖化伴隨著一連串的環境變遷,包括海平面上升,也將是海島國家的台灣不得不去正視的問題。在慶祝成立10周年之際,澎湖在地環境團體「澎湖縣共生藻協會」在6月10-13日間於馬公市舉辦了...
2008-06-12 12:55
2008年4月17日出版的英國《自然》雜誌,在「讀者來信」欄目中刊登了一封中國科學家的來信,題目是「野生動物正變得適應青藏鐵路」。作為世界頂級學術刊物,各國科學家一直以在此發表研究成果為榮,但這一次,中國科學家卻是為了糾正《自然》的一個錯誤...
2008-06-10 14:16
外來種駭客?沒錯,這些外來的物種往往來者不善!它們藉由人為刻意或非刻意的引入,前者包含引入後為養殖、觀賞或食用等目的,後者則可能是隨著船舶運輸之壓艙水、船底附著之生物,或隨運河開通後所引入。這些水域外來種將與當地物種產生競爭、捕食或帶來疾病...
2008-06-10 11:10
外來種的引進,為人類在糧食、園藝、寵物等方面提供了不同的需求,並且隨著人口的增加,引進的頻率、數量和種類也愈來愈大。但是這些為數眾多的外來種中,約有1%會成為入侵種,它們在台灣的環境中生根立足,更造成嚴重的生態破壞、健康威脅或是經濟損失。 ...
2008-06-05 11:15
中國一些地區已展現出了一片經濟繁華的景象,但這些發展的代價是什麼呢?馮永鋒從中國東部的漁民那裡了解到當地居民對經濟開發區汙染的憂慮和不滿在與日俱增。 有人說,中國東部經濟發達,所以環境保護肯定做得不錯。事實是怎麼樣的呢?記者最近到浙江杭州...

頁面

訂閱 RSS - 專欄 訂閱 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