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 Page 312 | 環境資訊中心

專欄

2008-07-24 14:02
中國四川汶川大地震讓6.9萬鮮活的生命在瞬間消失。地震後,由於岩石大面積鬆動,土壤圈與岩石圈部分脫離,自然山體發生滑坡、泥石流等,植被失去了附著基礎,自然生態系統遭受損壞。和家園重建一樣,震後生態修復也是擺在中國各級政府面前的重大任務。 ...
2008-07-22 11:35
中印等發展中大國擴張的需求,加上石油即將枯竭的預期心理,使油價連連飆升,「能源危機」被視為本世紀最嚴重的挑戰之一;然而,地球其實沒有所謂「能源危機」!從事環境科技已有13年經驗的德國經濟辦事處代理處長顧安德指出,錯誤的技術發展才是癥結所在。...
2008-07-22 11:26
地球上生物多樣性的下降,已是當今全球環境保育的重大議題,其中最主要的原因莫過於棲地的喪失。為挽救棲地被破壞的現狀,以溼地為例,國際社會早於1971年簽署「溼地公約」,要求締約方都應在國境內至少指定一個「國際重要溼地」,並自1997年起訂定每...
2008-07-21 15:20
全球氣溫在近一百年當中開始快速上升,光是1995~2006年的12年中就有11年位列最暖的12個年份中。 北極向來是溫室效應最顯著的地區之一,直觀來看北極融冰可使航道開通,並使天然氣與石油等資源開發更容易,然而此種思維因忽略了洋流平衡機制...
2008-07-20 04:58
此記錄片攝於今年6月中,地點是在台灣台北新店小粗坑。 片中記錄了紅腳細腰蜂在地面挖洞穴,並抓螽斯將之麻醉後拖入洞穴,然後產卵,將來幼蟲孵化就吃螽斯長大。紅腳細腰蜂產完卵,爬到地面逐步回填洞穴,直到把土填到洞口封閉才離去。        ...
2008-07-17 12:49
在遙遠的中國西部和西北部,半游牧民冬夜蜷縮在他們偏僻的住宅裡,夏天住在帳篷裡,煤油燈、酥油燈和蠟燭冒著煙,在昏暗的燈光下,視線模糊。這些傳統的牧民是這個國家最貧困人口的一部分,現金收入極少,以物易物,需要用錢時賣一頭氂牛或者一頭羊。 這一...
2008-07-15 13:42
今年四月份,台北縣永和社大生態教育園區完成「綠水蜻蜓公園」的設計與施工,旨在打造台灣第一個以蜻蜓為主題的公園。以蜻蜓為主要意象,是因為蜻蜓是水質的指標生物,有蜻蜓生活的地方,表示水質良好。其中人工溪流與蜻蜓池採生態工法設計,目的在讓蜻蜓與其...
2008-07-10 10:41
在「512」特大地震中,最令人悲痛的當屬北川縣城。 地震過後,整個北川縣城幾乎被夷為平地。根據官方的統計,北川縣城的死亡和失蹤者達1萬3千多,而縣城的居民總數估計只有4萬多人。北川縣城所在的曲山鎮,已經不再適合居住,其廢墟之上將建立地震...
2008-07-08 11:32
台灣在經過政府部門、學者、非營利組織共同努力推廣與教育下,社會大眾對「生物多樣性」這個名詞顯得不再陌生,但是如何落實與行動,社區的參與成為永續的基礎與未來實踐的可能。 生態系位於社區範圍內,是與社區息息相關之環境,而社區活動最能直接影響其...
2008-07-08 10:18
節能減碳的風潮已漸漸在台灣發酵,北縣也提出低碳花園城市的願景,立志成為台灣第一個低碳城市,擁有豐富校園環境教育經驗的深坑國小校長林建棕指出,「政府欲實現此想法,學校教育是不可忽略的一環。」 為落實校園節能減碳,林建棕校長在深坑國小的校園...

頁面

訂閱 RSS - 專欄 訂閱 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