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書摘 | Page 17 | 環境資訊中心

環境書摘

2017-02-19 09:00
    「知而不行,是謂不知。」 ─ 王陽明,明代著名思想家 伊方.修納(Yvon Chouinard)。攝影:Tom Frost。CC BY-SA 3.0 2005 年我寫《任性創業法則》的最...
2017-02-05 10:00
我們很容易誤以為土壤碳流失是相對比較現代的災難,是窮國人口躍增、富國實行工業化農業的結果。然而事實並非如此。人類的生活方式一從狩獵採集演變成農耕,就開始改變土壤和大氣中二氧化碳的自然平衡。公元前5000年左右,人類開始製造簡單的種植...
2017-01-22 10:59
我相信,一個有文明的城市,不會用近代的建設,完全取代舊有的建築;不會讓水泥的構造,填塞每一寸的空間;不會讓道路,將都市切割得零碎;不會讓人為活動的噪音,擴散到城市的每個角落。 文明的城市,會保留一些舊有的遺跡,讓未來與歷史,在現今有個...
2017-01-22 10:17
那年我參加一個討論永續食物的會議時,我提出一個觀點:食物營養密度的下降,尤其是土壤裡的礦物成分變低,與眾多飲食相關的疾病脫離不了關係。坐在後方的一位營養學家斥責我:現代的食物或許缺乏礦物質,可是人體對這些礦物質的需求只有一點點,多的還不是排...
2017-01-15 10:50
人們讚揚健康土壤的價值,將這些益處(乾旱時的保護、防止洪水、淨化水質)視為生態系的功能,講得好像種植健康的食物這件事還不夠重要!近年來隨著人們對全球暖化的恐懼加深,他們又加上另一個生態系功能:碳隔離。 土壤中無數微生物,提...
2017-01-15 10:26
貢德氏赤蛙,是台灣最活躍的蛙種之一,牠們有高度的遷移性,能夠順著灌溉水路與排水路,多次進出水稻田。 牠們常在一個夜晚,吃幾個田區的昆蟲。當農田成為都巿,灌溉、排水路變成馬路下的排水管,牠們仍然進出排水管。 牠們的鳴叫像狗吠,所以...
2017-01-15 10:12
「你不可能將農事一塊塊區分開來。」克拉斯告訴我:「比如這裡要增強土壤,使其更肥沃,那裡採用作物輪作的方式,另一區則加強控制雜草。這種方式長久下來絕對行不通。正確的作法是,所有的決策都要整合起來,而且目的是強化作物的生命力。」如果作物...
2017-01-08 10:53
威爾森2008年在國會聽證會發言的時候還相信氣候變遷,之後雖然改變了想法,卻仍然覺得他應該盡一切努力培養土壤碳,並引起世界注意。首先,他看到他用多年生草本培養出的土壤碳能幫助土壤留住落在沙丘上的雨,提高土地的生產量,防止侵蝕。他土地周圍的環...
2017-01-08 10:41
最好的料理,不管是法國料理、義大利、印度或中華料理等,都建立在這樣的觀念上。多數時候,小農提供的作物很有限,代表這些穀物或蔬菜會成為菜色的主角,佐以些許肉類,而且這些肉類多半是不受歡迎的部位,比如豬脖子或牛腱。然而,經典料理正於焉而生,比如...
2017-01-08 09:57
在一塊土地上,尋找未來的傳奇 台北市是個盆地,盆地的迎風面,截留了許多東北季風帶來的雨量,有些雨水在盆地山崙之間形成野溪、小澗;有些滲入地下,而後慢慢在山崙與平地接觸的地方滲漏而出,形成水潭。但是,都市化的過程,大部分的野溪、小澗...

頁面

訂閱 RSS - 環境書摘 訂閱 環境書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