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副刊
2025-04-18 17:44
編按:本書作者安迪.道布森(Andy Dobson)做為一名專攻野外生態學、蟲媒疾病以及保育工作的生物學博士,以詼諧幽默的筆觸,爬梳生物演化過程中那些毫無道理,甚至失控的案例,如何造就自然界的多樣性和複雜性,發展成今日知曉與重視的一切。
...
2025-04-14 16:30
在鐵砧山解說的時候剛好被問到,為什麼儒艮被叫做儒艮?原來儒艮是由馬來語直接音譯(Dugong),然後中文也就以類似口音譯為儒艮了。
那以前台灣怎麼稱呼儒艮呢?
目前台灣文獻叢刊中各地方志的描述,都是以「海和尚」稱之:《台...
2025-03-31 15:03
《喵的奇幻漂流》沒有一句台詞,沒有一個人類,而是以一隻黑貓為主角,在洪水災變後的世界,透過與其他動物互動來度過危機,像是一個「動物版諾亞方舟」。看見地球暖化後,動物如何為了生存築起了彼此生命連結。
《喵的奇幻漂流》奪得今(20...
2025-03-24 16:26
嘶~嘶~嘶~蛇年行大運,新的一年以生肖蛇的象徵開啟新的篇章。說到蛇大家的聯想詞都是有毒、可怕等既定印象,台灣陸域的蛇類接近50種,其中只有14種具有毒性(劇毒十種,微毒兩種,兩種目前仍有爭議),無毒的種類相對於有毒的相對更多,這次也就和大家...
2025-03-17 15:49
北台灣的發展源自航運,航運左右了城市的興衰。滬尾開港(1858年)之前,最早是在八里坌建邑,後來由於一場洪水,住民撤回現在的淡水。內陸航運最遠到三峽、大溪,主要是運輸茶葉,之後運輸樟腦和南北雜貨。
以建埠來說,興直堡新莊最早。早在雍正...
2025-03-10 15:27
編按:本篇由臺師大翻譯所撰文,帶領讀者細讀文學作品《老人與海》中的各種海洋生物,藉由書中描寫的生物習性、樣貌,比對各個譯本不同之處,從翻譯角度看海洋生物多樣性。
鬼頭刀。此為示意圖。圖片來源:維基百科(CC BY-SA 3.0...
2025-03-01 13:00
2021年4月3日早上, 澳洲布里斯本港出現了一隻「麻雀」,應該是隨船從亞洲搭到澳洲去的。對,就是台灣常見的麻雀,不是家麻雀也不是山麻雀。那艘船主要載運進口糧食,發現的停靠站也是食品類卸貨區,想必這隻麻雀一路上在船艙裡吃得很爽!
...
2025-02-21 14:04
編按:《那些活了很久很久的樹》從環境生態學、樹齡學、地理學、人類學、人類史等角度,記錄那些活了千萬年的古樹故事,本篇摘錄從一棵已經被燒焦的巨樹說起,從能阻燃的紅杉視角,講述自然野火在漫長的古樹歷史中,究竟扮演何種角色。
加州紅...
2025-02-10 16:44
趕在冬天暖陽落下前,我抓著相機到溪邊散步,正當我把鏡頭對準小白鷺,準備按下快門時,畫面左上角一個晃動的小身影吸引了我的目光。仔細一看,才發現是隻灰黃色的鳥在搖屁股!我盯著牠許久,這才發現牠不只走路時搖、吃東西的時候搖,連停下來的時候也在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