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副刊 | Page 60 | 環境資訊中心

環境副刊

2018-07-08 02:14
樹,擁抱了全世界 楔子 本書是一棵樹─花旗松的傳記,但任何一棵樹都可以做為本書的主角─澳洲的尤加利樹、印度的菩提樹、英國的櫟樹、非洲的猢猻木、來自亞馬遜的桃花心木,或是黎巴嫩的雪松。所有的樹,都證明了演化的奧妙,以及生命適應意外...
2018-07-08 01:25
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杜牧〈過華清宮三絕〉(其一) 中國古籍荔枝最初作「離枝」,司馬相如〈上林賦〉:「隱夫薁棣,答遝離支」,此「離支」(離枝)就是荔枝。荔枝原產廣東、廣西及海...
2018-07-01 09:17
2014年來自台灣的記者與攝影師林龍吟導演,宛如二十年前走訪各地的亞歷塞維奇,穿越重重困難,進入「重災區」白俄羅斯東南方。希望透過近30年後的目光,帶領台灣讀者重新審視這場災難。如今這塊禁地,少了人類的居留,成了野生動物的天堂,在這些美麗、...
2018-07-01 08:40
邊塞詩的產生背景 唐代國家統一國力強盛,疆域廣闊,在國界與邊疆各民族常有交流,但塞外民族因生活較困苦而想進入中原掠奪,因此常發生爭端,以致戰爭連綿不絕。唐代在邊界設有邊防,有些文人嚮往新奇的邊疆生活和邊塞風光,也期望從軍為國立功、施展...
2018-07-01 01:16
《藝術.食帖: 靈魂品味藝術 身體品嚐料理》,暖暖書屋;《金澤不思議》,馬可孛羅。 「吃」會有文化,必定跟持續穩定的生活有關。一個能夠定居下來好好生活的地區,物產會因此豐富起來;人因為互相協力,滋養出文化。這件事攸關的...
2018-06-24 08:38
父親在新竹老家後邊親手種植的菜園。 趁著清明連假,我和妻子帶著兩個小孩返回新竹老家樹仔腳。我們到家時,我父親正在廚房忙活,一聽到他的兩個寶貝孫子回來,連忙拿出他剛從屋後枇杷樹採下來的枇杷,要剝給孫子吃。 「哎呀,...
2018-06-24 08:29
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淡水站, 2013年11月成站 淡水站於五年前進駐淡水新市鎮,這裡是新北市人口成長最快的區域。站所位於淡水區中山北路一段,介於舊街區與新市鎮的交界處,淡水新舊市區居民都方便到達,佔有地利之便。站長張維...
2018-06-24 08:02
脂肪製成的田野小溪。 近幾年全球重視倡導「環保」、「茹素」救地球,各界聲音以各種管道表達立場。現代人「茹素」不再只因為宗教,而是想吃得更健康、降低環境傷害與減少動物痛苦。但決定「不吃肉」或「吃肉」,又將延伸出對人類、環境的新問...
2018-06-17 10:59
在物種因人類而快速「 消失 」的年代,國立台灣藝術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團隊「黑色生態 Black Ecology」,以黴菌「 浮出 」的方式,設計出一系列讓畫面從無至有的海報。 倒敘式的動態海報。 如何不可思議般將黴菌與畫...
2018-06-17 09:51
我們是消費合作社社員,可能同時也是勞動者、農業生產者、社區工作者甚至是中小企業經營者。除了透過共同購買滿足日常生活所需,其實還有許多型態的合作社,可以在生活中的各個層面實踐「合作」的方式。 截至2017年12月底,台灣有411...

頁面

訂閱 RSS - 環境副刊 訂閱 環境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