棲地保育 | Page 6 | 環境資訊中心

棲地保育

2018-05-21 10:31
位於印度曼尼普爾邦中央的洛克塔克湖(Loktak Lake)被稱為「曼尼普爾的寶石」(Jewel of Manipur),湖上由許多浮島組成的奇布爾雷姆喬國家公園,號稱是全世界唯一一座「會浮動」的國家公園,也是瀕危的坡鹿(Cervus el...
2018-04-04 08:27
花蓮縱谷的螢火蟲,傍晚六點多隨著竹雞啼叫悄悄現身。為了尋覓牠的蹤影,一群人屏息靜待,從中享受夜之浪漫以及森林之美。大農大富平地森林這幾年螢火蟲逐漸回來,創造了賞螢熱點,也讓周邊社區透過螢火蟲結盟,以保育螢火蟲、提供優質賞螢環境,同時讓遊客進...
2017-02-28 00:49
港珠澳大橋工程香港接線填海工程海堤,於上週出現崩塌,香港路政署堅稱事故對附近海域水質無大影響;然而,記者翻查環評報告,發現於海堤崩塌的月份(2014年10月),水質污染超標達10次,屬紀錄高位。中華白海豚近年絕跡工程附近海域,同樣始於201...
2016-11-25 10:26
為了兌現2025年非核家園支票,中油公司宣布於觀塘工業區投資興建第三座液化天然氣接收站。然而令桃園在地團體憂心的是,一旦開發,將完全活埋大潭里超過120公頃的藻礁海岸。對此,學者表示,藻礁是研究台灣周邊環境歷史的重要素材,是了解台灣氣候變遷...
2015-11-23 11:22
專攻生物學出身的青年農夫黃俊男,經營「以時」護地打造食物森林。攝影:謝宗璋。 「想有所為而不為,想時時卻以時。」來自南部的青年黃俊男,懷抱農夫夢,今年4月到花蓮落腳,經營一座「以時生態農園」。在望得見太平洋的東海岸,聽...
2015-10-01 10:50
繼雲豹正式宣告滅絕後,石虎(Prionailurus bengalensis)成為台灣唯一原生貓科動物,卻因道路開發導致棲地減少,近幾年路殺意外頻傳,但有學者提醒,路殺的「車禍」慘狀容易博取大眾同情,卻並非石虎保育的主要「病因」,捕獸鋏與盜...
2014-11-12 13:45
林務局楊宏志副局長、嘉義林區管理處廖一光處長及國內外濕地專家學者,於11月9日帶領所有「濕地保育、教育與遊憩國際研討會」與會人員共同簽署「鰲鼓濕地宣言」,期望以達成發展鰲鼓濕地成為國際重要濕地及有效維護濕地生態系統完整,發揮濕地生態、生活、...
2014-11-11 05:09
自然棲地常因人為開發而喪失,為挽救而提出的「生物多樣性補償」計畫,經歐盟最近一項研究顯示,反而會造成整體生物多樣性的流失。此外,研究人員強調,若要完全重建一個生態系,很可能需要數百年的時間。 生物多樣性如何補償?「零淨損失」為...
2014-04-22 10:00
族群數量不到100隻,極度瀕危的白海豚,在地球日前夕,終於確定以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保護。林務局完成的規劃案,已通過農委會核定,進入預告、公告程序,一旦完成公告,台灣將擁有第一座海上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 歷經千辛萬苦,白海豚...
2014-03-20 09:38
台灣僅剩唯一的貓科動物是石虎,名字有個貓字的麝香貓,則屬靈貓科。台灣麝香貓的研究非常少,陽明山國家公園委託研究團隊進行研究調查,揭開麝香貓生活史神秘面紗的一角,台大副教授朱有田以「借物少女艾莉緹」形容麝香貓處境,說明其與人類的距離天涯咫尺,...

頁面

訂閱 RSS - 棲地保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