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 Page 291 | 環境資訊中心

專欄

2008-11-21 19:31
這幾年蔚為風潮的「Web 2.0」是透過「共享」和「參與」的架構所驅動的網路效應,這個術語是由O'Reilly的Dale Dougherty 和 MediaLive 的 Craig Cline 在一場動腦會議上提出來的。 Web 2.0的...
2008-11-21 08:34
如果垃圾可以變成食物,那麼一個棘手的環保議題就可以化解了,但是垃圾怎麼會變成食物呢?《垃圾即食物》這個節目中將介紹來自德國的化學家麥可布朗加(Michael Braungart)和設計師麥可當諾夫(William McDonough)推出的...
2008-11-20 17:03
搭著交通工具移動或是遠行,你是否曾覺得鬱悶?討厭呼吸都市難聞的髒空氣,也討厭車輛佔據所有的生活空間,而身於車陣中的你,也許正在感嘆,卻無可覓得一個對地球及自己友善的交通方式。 道路是人類為了方便行走而生的產物,曾幾何時,隨著科技不斷地推進...
2008-11-19 14:19
與好友喝杯咖啡、享受美味的速食時,有沒有想到你的消費正在助長全球化的步伐?如果全球貿易帶給人類的是進步,為何國際間糧食不足、土地貧瘠、環境污染、失業、貧富差距等問題不僅無法獲有效解決,反而江河日下?日復一日,全球化的經濟體系使許多人和環境慢...
2008-11-19 11:59
傳統的能源利用方式已經無法滿足西藏日益增長的能源需求。如何獲得充足的能源,已成為這一地區面臨的挑戰。 布交家的院子裡堆滿了牛糞。準確地說,是風乾了的牛糞。 68歲的布交是西藏自治區那曲地區那曲縣羅瑪鄉娘曲村的牧民。牛糞,是這個家庭生...
2008-11-19 11:20
在上篇中,作者談到全球生物燃料的發展命運,受到二篇論文大逆轉,國際間開始檢討生物燃料對環境究竟利多抑或弊多。但在新二代的生物乙醇萃取技術加持下,美國仍邁開大步,朝向能源自主的路子走去…… 同樣的,隨著石油價格大...
2008-11-18 11:32
2003年春天,中研院邀請知名的日籍兩爬學者太田英利教授來台專題演講,會後驅前與太田教授打招呼時,太田英利教授問到我們在嘉義發現沙氏變色蜥一事,離開前他特別提到要趕緊想辦法處理此一強勢爬行類物種入侵的問題!當時筆者心裡直接的想法是「...
2008-11-12 15:35
世界各國都投入潛力巨大的生物質能發展,一般認為,生物燃料可以幫助緩減石化燃料的造成的溫室效應。最近,再度掀起爭議。 今(2008)年初,美國重量級科學期刊Science發表二篇論文,紐約時報2月28日搶先報導,標題寫出:「生物燃料認定造...
2008-11-12 02:29
在中國,為大批工業污染受害者無償提供法律幫助的機構只有一家。田磊報導了在這一機構工作的一位訴訟律師,她雖面臨種種挑戰,卻充滿理想。 在廣州一所大學的會議室裏,環境律師張兢兢在講對環境問題的看法和理想,一個女記者對她嗤之以鼻:「這些想法太天...
2008-11-11 12:42
學生時代出野外進行夜間生態調查,看過眾多正在等待獵物的赤尾青竹絲後,總覺得牠們伏擊的地點在結構上有一些相似性,卻說不上來;直到開始教書後某一天晚上,發現學校實習林場中的赤尾青竹絲,總會在夜間像面壁思過一般,一隻隻彼此相距或遠或近的排列在林道...

頁面

訂閱 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