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新聞頭條 | Page 525 | 環境資訊中心

環境新聞頭條

2019-06-21 09:40
美國再生能源(包括生質能、地熱能、水力、太陽能和風力)的裝置容量已首次超過燃煤。根據非政府組織「Sun Day Campaign」的分析,今年前四個月,美國總裝置容量中再生能源佔比為21.56%,煤炭佔比下降至21.55%。 ...
2019-06-20 19:15
新北市新莊、泰山交界的塭仔圳,新北市府在此規劃「新泰塭仔圳地區重劃」,在現有社區與產業聚落間規劃近200公頃住宅區,造成上百戶居民與上千家廠房面臨迫遷,居民因此成立「塭仔圳反迫遷連線」。18日,內政部發布消息指出,都市計畫委員會已通過此案;...
2019-06-20 18:45
儘管昨(19)日才爆出經濟部官員跟違法農地工廠連成一氣、協助募款、甚至擺明「衝擊」農委會法規的錄音檔,今(20)《工廠管理輔導法》黨團協商仍依原程序進行。但在設定輔導違章工廠期限的落日條款、以及公民訴訟兩項關鍵條款上依舊卡關,留待下禮拜協商...
2019-06-20 17:23
環保署今(20日)舉行「高雄市仁武產業園區申請設置案」環評第四次專案小組初審會議,本案已經過三次初審會議及三次委員會審查,並逐步做出使用20%的再生能源、30%的土地容納未登記工廠、19.9公頃的綠化面積等承諾,卻仍因空污、防洪問題被退回專...
2019-06-20 14:35
全球暖化日益嚴重,世界各大都市紛紛訂出再生能源的發展目標,綠色和平依照國際標準,對台灣六都的能源永續程度進行評比。今(20)日公布評比結果發現,相較於國際上247個城市,六都中沒有任何一個城市訂定中長期的再生能源發展政策目標。 評比還...
2019-06-20 10:55
全台有36種原生蛙類分佈各地,如何得知牠們族群消長現況?就靠600多位分布全台的志工。台灣蛙調將近20年歷史,無論人力、努力量都逐步穩定,蛙調資料也成為重要的保育依據,近日志工們更成立協會繼續推動蛙類研究保育工作。這段歷史可說是台灣公民科學...
2019-06-20 10:50
集合全台數百名蛙類調查志工組成的「台灣兩棲類動物保育協會」,6月2日在嘉義大學正式成立,並推選東華大學環境學院副教授楊懿如為首任理事長。楊懿如是蛙類專家,從求學到任教,始終心繫台灣蛙類的生態研究和保育,素有「青蛙公主」稱號,20年來總共帶領...
2019-06-20 10:26
針對如何打擊世界海洋塑膠污染問題,20國集團(G20)達成重要協議。G20成員16日於東京西北部的輕井澤會晤,來自G20國家的環境和能源部長同意透過自主綱要規範減少塑膠垃圾,包括協助開發中國家研擬對策。 GDP加總佔全球約85%的G2...
2019-06-19 16:29
*6/20更新:經濟部回應。 備受爭議的《工廠管理輔導法》(以下簡稱工輔法)明(20日)起即將闖關立法院三讀,由於上月初審時綠營立委林岱樺強力護航,後來工廠業者提出破10萬人連署相挺政院版修法,讓違章農地工廠就地申請合法,而且沒有設下...
2019-06-19 10:11
一篇發表於《自然》期刊的研究發現,維繫海洋生態系的浮游動物正因氣候變遷而逐漸往南北極遷徙。 科學家比較古代沉積物岩心與現代浮游生物分布資料發現,全球浮游動物自工業化前期以來,平均移動了602公里。主要作者表示,這顯示「海洋生態系已進入...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