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新聞頭條 | Page 528 | 環境資訊中心

環境新聞頭條

2019-06-11 10:59
美國康乃爾大學和非營利組織環境保護基金(Environmental Defense Fund)的新研究發現,氨態氮肥產業的甲烷排放量被嚴重低估,實際排放量竟高於美環保署對全美所有工業過程的估計值。 氨態氮肥業是天然氣重要的下游產業,以...
2019-06-11 10:52
2018年底,台灣石虎保育協會與窩窩(wuowuo)發起「拯救台灣石虎:吃雞.毒殺.衝突化解」募資計畫,不到三個月有4000多人參與,總額突破750萬,比原先預定的目標高出五倍,而這筆募資金額扣除回饋品、郵資及行政成本之後,剩餘費用將由石虎...
2019-06-11 10:24
即便不是大山大海,在都市日常的生活圈裡,人們也有接觸自然生態的機會;而身邊的一草一木,可以走馬看花,也可以細細記錄;日本東京都「玉川上水」附近的居民,自2017年開始記錄沿岸生長的花草,編輯成「花地圖」,除了供人認識之外,也思考了建設開發與...
2019-06-10 22:10
2017年6月10日,齊柏林為了拍攝《看見台灣II》意外墜機逝世;隔年,中興大學教授薛攀文鑑定出新種螃蟹,為了紀念齊導演,將此新種命名為「齊柏林新尖額蟹」。今天正值齊導逝世2周年,作者特寫此文,介紹台灣新物種之外,也藉此表達追思之意。 ...
2019-06-10 09:30
水產養殖業是世界上增長最快的糧食產業,並且已經超越野生漁業,成為現今市場主要的海鮮供應來源。但社會責任投資倡議團體透過報告指出,全球暖化、過度使用抗生素、野生魚類當飼料以及治理不善等風險,正威脅著這個利潤豐厚且增長迅速的產業。 ...
2019-06-10 09:00
37年前桃園發生台灣第一起鎘米事件,且陸續在全台各地農地檢出鎘污染狀況,重創台灣農業形象,至今台灣民眾聽到重金屬污染仍心有餘悸,雖然農地污染肇因於工廠廢水的非法傾倒,但農地工廠的問題仍難分難解。 因此,農試所投入多年研究農田與鎘污染間...
2019-06-07 15:09
上個周末的嘉義大學熱鬧紛騰,來自全台各地的公民科學家前來共襄盛舉,參加「諸羅樹蛙大調查」盛會;早在大會前一日的周六(6月1日)晚上,就有兩百多位蛙調志工分頭在雲林、嘉義的116個樣區,進行同步調查;當晚結束後盤點下來,總共記錄到4098筆記...
2019-06-06 20:57
搶救大潭藻礁行動聯盟、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今(6)日召開記者會,公布影片證明全球只剩60餘隻的台灣白海豚,出現在桃園大潭藻礁海域。這也是2014年農委會預告「台灣白海豚重要棲息環境範圍」為台南將軍港至苗栗龍鳳港後,首次在此範圍外紀錄到台灣白...
2019-06-06 17:53
週五下午,荷蘭典型的陰鬱天氣,這群來自世界各地的瓦赫寧恩大學學生(Wageningen University & Research),正用行動挑戰校園內去政治化的科學氛圍。 「大學的角色是去告知,用研究和證據讓所有荷蘭的政黨明...
2019-06-06 10:37
中華醫事科大副教授黃煥彰6月5日環境日當天在社群平台揭露,高雄橋頭區筆秀社區有土地遍布黃、褐、灰色污泥,週圍堆滿鐵桶,一旁有怪手機具正在作業,據聞飄散出惡臭,居民不堪其擾。 同時也是台南社區大學環境行動小組召集人的黃煥彰表示,此景已持...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