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周末的嘉義大學熱鬧紛騰,來自全台各地的公民科學家前來共襄盛舉,參加「諸羅樹蛙大調查」盛會;早在大會前一日的周六(6月1日)晚上,就有兩百多位蛙調志工分頭在雲林、嘉義的116個樣區,進行同步調查;當晚結束後盤點下來,總共記錄到4098筆記錄。諸羅樹蛙的發現者陳玉松也親臨現場致詞,為擔任公民科學家的志工打氣。
陳玉松說,1992年發現諸羅樹蛙時,他原本預估20年後牠們就會滅絕,自此多方請求民間團體協助保育。如今,在民間努力下,諸羅樹蛙仍是雲嘉南最具代表性的蛙種,他感謝志工們保育上的努力。
這場諸羅樹蛙調查大會2日在嘉義大學舉行,集合了來自各地的志工外,陳玉松、台師大名譽教授呂光洋、橙腹樹蛙發現者陳賜隆博士、蛙類專家東華大學副教授楊懿如、嘉義大學生物系主任許富雄和林務局保育組長夏榮生等,都現身大會共襄盛舉。
蛙類調查是聽聲辨形,每年五月底、六月初,梅雨過後的晚上,是最適合調查蛙類的季節,過去幾年皆由東華大學環境學院兩棲保育研究室與全台蛙調志工主同舉辦。今年活動則選在1日晚上,44個報名團隊、約210位志工,同步在雲林、嘉義116個樣區同步調查。
活動雖然名為「諸羅樹蛙大調查」 ,但實際上調查過程中所有的蛙類都要記錄。而樣區的選取,則是基於生態資料庫中諸羅樹蛙的分布、真理大學團隊過去複查的樣區、特生中心調查資料、雲嘉義在地保育團體資訊、相關報告論文等;再依照數量、距離、棲地代表性、總數量等做取捨。
根據台大生態所博士候選人李承恩公布的成果,此次總共記錄到22種蛙類,全台已知36種蛙類,網羅近2/3的物種,總隻次數9377。諸羅樹蛙則出現在82個樣區共4098隻次紀錄。小雨蛙、澤蛙陪榜。外來種斑腿樹蛙則排名第八。值得注意的是,諸羅樹蛙的鳴聲尾音「葛葛葛」,很容易被誤判為斑腿樹蛙。
李承恩指出,此次結果有幾個值得注意之處,例如盤古蟾蜍只出現1隻,出乎意料。過去沒有紀錄過的腹斑蛙,此次則出現紀錄。另,台南地區諸羅樹蛙族群,則是由真理大學莊孟憲研究團隊,在活動前幾日已完成部分樣區調查。
全台各地的兩棲類保育志工自2015 年開始,藉由蛙調比賽的活動方式,聚集在同一區域調查,以蒐集更完整的資料;包括2015年苗栗蛙調比賽、2016年台南蛙調比賽、2017年雙北蛙調比賽、2018年台東溪流蛙調比賽、2019年諸羅樹蛙大調查。蛙調之餘,成員也透過成果發表與分享,達到各區志工深度交流和增能的目的。
擔任花蓮馬太鞍休閒農業區主委的郭靜怡,是花蓮水龍吟調查隊員,這次有八位夥伴前一天早上七點從花蓮光復鄉出發,開了六小時多時間抵達蛙調點位。為何願意花這麼多時間來蛙調?他表示,能一睹花蓮沒分布的諸羅樹蛙,是非常珍貴的事。不過這次只聽到聲音,知道數量很多卻看不到。
依附農地的樹蛙 只有雲嘉南有
諸羅樹蛙(Rhacophorus arvalis)於1995年9月1日,由呂光洋、賴俊祥1及陳玉松共同發表。種小名arvalis是農地的意思,明確指出這個物種依附農地生活的特性。分布範圍侷限於雲嘉南一帶,過去雖於新北、宜蘭有零星發現,但之後就不再有紀錄。
呂光洋以諸羅作為中文俗名,紀念在嘉義發現。諸羅樹蛙用來發表的模式標本,是1992年7月6日陳玉松於民雄採集,目前典藏於台灣師範大學標本館。
諸羅樹蛙不但侷限分布在台灣雲嘉南地區,還是特有種,發表後台灣至今再沒新種綠色樹蛙發表。
陳玉松2日致詞時說,1992年發現諸羅樹蛙時,他原本預估20年後牠們就會滅絕,時至今日,他看見諸羅樹蛙仍是雲嘉南最具代表性的蛙種,為此感謝志工們保育上的努力。
不過,陳玉松對政府口裡說保育、做出來的都是破壞感到失望。他舉例指出,像民雄演藝廳「是以數千隻樹蛙換來的」,未開發前當地樹蛙非常多,蓋完之後,只剩少數族群躲在周圍的納骨塔。
另外,台糖大林糖廠有一片雜木林,原本諸羅樹蛙數量非常多,現在「一隻也沒有」。他說,台糖為了租地讓物流公司當倉儲使用,將整片雜木林砍掉後填土;若是春夏交接之際施工,諸羅樹蛙還有機會逃,但在冬日施工,蛙類連逃的機會都沒有。
郭靜怡也談到他在調查的兩個點位中,看到令人憂心的現象。一處位於雲林某生態農場,旁邊農田噴藥、土地乾裂,周邊都已水泥化、水溝深且三面光,在外圍調查,雖聽得到聲音,就是看不到蛙類。而另一處樣區,則是從蛙叫聲判斷數量很多,但務農的地主提到,當地池塘要填平當公園,諸羅樹蛙恐怕會因此消失。
此次蛙調志工的公民科學行動,為諸羅樹蛙族群狀況建立了可觀的基礎資料,也見證了環境改變的隱憂;可預期對諸羅樹蛙的未來存續和保育決策,會有一定程度的影響力。
※ 註:賴俊祥博士為台灣山椒魚研究學者,素有「山椒魚翹楚」之稱。2016年6月,為研究楚南氏山椒魚族群分布,前往奇萊北峰途中,於磐石山東坡池失足墜崖身亡,享年45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