蜘蛛獵人 | 環境資訊中心
生物簡介

蜘蛛獵人

2014年06月24日
作者:李鍾旻

蜘蛛和昆蟲都是戶外極容易觀察到的生物,這兩大類的生物體型尺度相仿,彼此間在食物鏈上的關係也緊密相連。昆蟲是蜘蛛的主要食物,每當我們見到懸掛的蜘蛛網,上面所捕獲的生物幾乎清一色是小昆蟲,似乎大多數的昆蟲終其一生都活在蜘蛛橫行的陰影下。

然而有一群特別的昆蟲,卻身為蜘蛛的天敵,專門獵捕蜘蛛。牠們是俗稱「蛛蜂」的蜂類(蛛蜂也被稱為「鱉甲蜂」)。蛛蜂之名,並非形容牠們外表長得像蜘蛛,而是出自其獵捕蜘蛛的習性。

一隻奧溝蛛蜂(Auplopus sp.)在溪邊捕獲了蜘蛛,正在肢解牠的足。(圖片攝影:李鍾旻)

母性的偉大

夏天時節昆蟲活躍,此時在森林裡也特別容易發現拖著蜘蛛,或在地面上搜尋獵物的蛛蜂雌蟲。蛛蜂的狩獵技巧高明,能獵捕大小與自身相當,甚至體型大於自己的蜘蛛。捕捉蜘蛛的目的,是為了替後代儲備糧食,供幼蟲食用。

當蛛蜂鎖定目標後便主動攻擊,用尾部的螫針對蜘蛛注射毒液,蜘蛛隨即麻痺無法活動,只能任人宰割。待該蜘蛛失去行動力,蛛蜂便會以大顎咬住牠,拖行至預先準備的巢穴。巢穴其實就是育嬰室,是供蛛蜂幼蟲發育的場所,通常處在不顯眼的地方,形式依種類而略有不同;最常見為地表洞穴的形式,或者為泥土堆砌而成的巢。身體麻痺的蜘蛛被置於巢穴內,便成為蛛蜂幼蟲的食物來源。有的蛛蜂在狩獵後,會先以大顎將蜘蛛的部分足切斷以減輕重量,才將之帶走。蛛蜂的身上也能分泌油質,藉以避免不慎遭蜘蛛網黏住。

當獵物安置妥當,蛛蜂雌蟲接著便產卵於捕獲的蜘蛛體上,退出巢穴外並以泥土封住巢穴出口,之後離去。巢中的卵便能獲得妥善保護,並將於幾天內孵化。孵化後的幼蟲便以這隻蜘蛛為食。被麻醉的蜘蛛其實仍活著,但麻醉是持續性的,因此獵物不僅不能行動,短期內也不會死亡、腐敗,幼蟲便得以在幾天內享用這新鮮的獵物,獲得發育所需的養分。在幼蟲的持續進食下,蜘蛛最終仍將死去,並且幾乎所有組織都被吃掉。之後幼蟲將在巢穴內度過蛹期。

自然法則 自有道理

也有某些特定種類的蛛蜂並不造巢,牠們直接侵入穴居性蜘蛛的巢穴內,在蜘蛛身上產卵後隨即離開,任幼蟲在蜘蛛巢中生長。也有一些蛛蜂所造成的麻痺是短期性的,當毒液的效力衰退,蜘蛛將能活動,而蛛蜂幼蟲仍在其身上發育。雖然蛛蜂雌蟲的行為屬於狩獵的形式,但由於其幼蟲階段寄居在獵物的身上,因此一些學者將這種模式歸類為「寄生」行為。

黑蛛蜂(Anoplius sp.)正賣力的將蜘蛛帶回巢中,野外常可見這類蛛蜂獵捕大型的蜘蛛。(圖片攝影:李鍾旻)

彎溝蛛蜂(cyphononyx sp.)在山坡上咬著牠所捉到的蜘蛛拖行。(圖片攝影:李鍾旻)

儘管都會裡的蜘蛛多半對人類有益,牠們能夠消滅蟑螂、作物害蟲等,但捕食與被捕食畢竟是自然界的生存法則,為維持族群的存續,不同的生物都保有自己獨特的生活模式。除了蛛蜂外,其實自然界中仍有其他以蜘蛛為食的昆蟲。例如一些小繭蜂、姬蜂的幼蟲,牠們以蜘蛛的卵為食;也有某些蜂類,牠們直接獵捕包括蜘蛛在內的節肢動物,以當作後代的儲糧,對蜘蛛而言,同樣是難纏的天敵。面臨危機四伏,一些蜘蛛也相對發展出了防禦特技,包括吐絲垂降逃離,或者以物體掩蔽自己的方式,以增加自己存活下去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