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青下鄉 | 環境資訊中心
我們的島

農青下鄉

2014年09月01日
採訪/撰稿:郭志榮;攝影/剪輯:張光宗

吳佳玲是農陣青年,曾經是拿筆寫文宣的高手,來到宜蘭深溝的農村,扛起一袋米糠,準備撒入田地,展開新一季的稻米耕作。從街頭抗爭到選擇下鄉,是吳佳玲經過長期思考,覺得就算讀完研究所,下鄉務農也是好選擇。新手種田,惹出不少笑話,曾經讓許多老農覺得,她是來體驗農業,應該不久就會離開。

返回農村的吳佳玲苦心學習農事技術。

為了不讓人看笑話,吳佳玲苦心學,邀來伙伴謝佳玲,一起學習農事技術。幸好有生態農業前輩賴青松的協助,教導她們一步步學著農業的四季耕作。

姚量議也是農陣青年,抗爭時是最佳現場主持人。現在他回到故鄉養雞,面對上萬雞群的啼叫聲,經營家族的養雞事業。10年社運參與,姚量議學習到許多農業學理,他深深覺得唯有返鄉實踐,才能走的踏實。

和所有返鄉青年一樣,頂著高學歷回到故鄉,最反對的就是家人,姚量議的父親一直覺得他應該到都市,當位成功的老闆,不過嘴上念歸念,兒子回到身邊,心裡還是很高興。姚量議有些生態養殖的新想法,父親不是很贊成,卻還是默默幫著他進行。

姚量議也是農鎮青年,選擇回到故鄉養雞。

下鄉務農,很多功夫都要學,也無法事事要人幫忙,吳佳玲學會駕駛小發財車,開車奔馳田野,已經很有農民的架勢。晚間,村子裡的大廟宴客,村民都到場,吳佳玲和許多新農民相約參加,希望融入社區,加入原有農村網絡。幾年下來,村子裡知道這群下鄉青年,給了他們特別的代號:『有機人員』。

回鄉務農,不是不問世事,反而因為進入農村,更加與地方結合。在一場反彰南工業園區開發抗爭中,姚量議拿起麥克風,擔任現場主持。回到草根位置,成為姚量議的信念,他不知返鄉最後結果是什麼,但他記得所有過程的甜美,那是無可價量的青年之夢。

收稻季節,吳佳玲帶著購米支持的穀東們,到廟裡上香答謝,感激一季農作的豐收。她心裡更感激,務農3年,有著一群朋友相助。

一批批青年投入捍衛農村,用不同方式貢獻心力。

農運10年,一批批青年投入捍衛農村,每個人用不同方式,貢獻心力,有的人因為相遇,選擇相守,在廣大農鄉裡,展開更長的守護行動。

※ 我們的島【農青下鄉】
09/01(一) 22:00首播
09/06(六) 11:00重播

更多節目內容請見我們的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