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娑伊那萬》辛勤的勞動身影 | 環境資訊中心
環境書摘

《婆娑伊那萬》辛勤的勞動身影

2014年09月21日
作者:董景生、黃啟瑞、張德斌

達悟人在水田中工作。(攝影:陳科廷)

編者前言:本系列摘自《婆娑伊那萬蘭嶼達悟的民族植物》,這本書是由林試所研究員董景生博士及其研究團隊,繼《綠色葛蕾扇──南澳泰雅的民族植物》、《走山拉姆岸──中央山脈布農民族植物》、《邦查米阿勞─東台灣阿美民族植物》及《串起莽葛艾──魯凱下三社群民族植物》之後,第5本民族植物專書。

研究團隊著力於記錄下達悟耆老們身體力行的傳統知識,研究團隊說,蘭嶼是好幾個國家組成的島國pongso群,不同部落間各有知識的脈絡,互相影響的情形也有,記錄受訪者口述時,可能偏頗礙於一詞,但與其追索終極的正確版本,他們其實更擔憂傳統的快速流失,而這是催生此書最主要的動力。

每個達悟家庭,通常會有數處分散的水芋田,好輪流掘取每日主食,水芋田通常位於山澗溪邊,便於引水灌溉的緩坡帶,故常呈梯田狀,而旱田則是位於山麓地帶或海邊,水源較缺乏的平地或緩坡帶,栽培的作物種類較雜,常見有旱芋、甘藷、小米、大薯、辣椒、甘蔗、香蕉、香瓜等。

田地開墾的繁重工作,諸如砍伐草木、焚燒整地、修築灌溉渠道及田埂、整建圍籬等,主要由家中男性負責,女性則負責田間後續種植管理的工作,包括補植、採收、除草等,日常維護的工作,通常男性不會插手,除了因應祭典,需要大量的芋頭,這時男人才下田幫忙採收。

日治時期鹿野忠雄和瀨川孝吉,尋訪了蘭嶼6個部落,在1945年出版的《An Illustrated Ethnography of Formosan Aborigines: Vol. 1 the Yami.》一書,記載島上婦女栽培的旱芋5種,秀貴甘蔗(Onas)10種、山藥(Ovi)15種、甘藷(wakay)20種、旱芋(keytan)10種、小米(kadai)12種、以及一種不熟的甜瓜(viraol)、豆(lipau)、薑anaga和香蕉vinivu,堪稱過去文獻最為完整的紀錄。

蘭嶼的水田。攝影:陳科廷

旱作以外,最吃力辛苦的工作要算是水田,婦女每日揹著網袋,攜帶簡便掘棒及小刀到山上的田裡,持續地除草、掏除水源口的淤泥,維持田間植土及供水。

達悟的傳統價值觀,不允許水田裡有枯萎的芋葉、枯枝等雜物,維持水田的乾淨整齊,自然成了暗中較勁的事。

植物本事BOX:蘭嶼樹杞(Payin)蘭嶼樹杞。攝影:張德斌

 

Payin是長在旱田旁的小灌木,提供勞動婦女田埂旁遮蔭的所在,Payin果實成熟呈紫黑色,從前時代水果少,媽媽會摘鹹鹹甜甜的果實回去讓小孩高興,現代有人釀製Payin酵素,成為高貴的養身飲品。

植物本事BOX:嶼大葉毛蕨(Tobwo)蘭嶼大葉毛蕨。攝影:張德斌

 

蘭嶼特有種蕨類,又叫做苦苦菜,味道苦苦的,是一種具藥效的蔬菜,清淡的水煮法可以吃出原味,喜歡苦味的族人認為吃了可以降火。市場可以買到山上種的嫩芽,一小把可以賣到50元,比味道不苦但有澀味的過溝菜蕨Arabi貴。


《婆娑伊那萬-蘭嶼達悟的民族植物》

作者:董景生、黃啟瑞、張德斌
出版社: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
出版日期:2013/12/01
ISBN:9789860403213

婆娑(Pongso)指島嶼,伊那萬(Inawan)是生命,達悟語意為生命之島。在島嶼及海洋的國度,達悟子民世代遵循傳統的生活模式,男女分工互助,共同面對自然環境的考驗,善用植物資源永續樂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