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娑伊那萬》大船cinedkeran的誕生 | 環境資訊中心
環境書摘

《婆娑伊那萬》大船cinedkeran的誕生

2014年10月05日
作者:董景生、黃啟瑞、張德斌

蘭嶼獨木舟。攝影:陳科廷

傳統的達悟社會,沒有酋長或其他政治領袖,生計勞動所凝聚的團體──捕魚、灌溉、粟作團體等,這些由父系世系群所延伸的小型社會組織,成了維護秩序與安定的力量。

為了捕魚,每個部落會有好幾個船團組織,船團(組)的成員為男子,人數6-15名不等,達悟男子在成年後幾乎皆入船團,年輕人藉由出海和長者學習海洋的知識及捕魚技巧。同一船團組織的成員日常生活上,彼此也相互照料。

海上的活動充滿變數及仰賴經驗判斷,成員之間的協調與默契攸關重要,彼此太過密切反而經不起嘲諷,同齡的好友或不同船團成員間的玩笑,諸如你家船雖多,卻還沒造過刻紋siko大船等,有意無意觸動達悟男子的榮譽價值,逐漸擴大為建造下一艘船的意志力。

男子決議造船,可能已在海浪中烈日下幾經深思熟慮,萬般盤算後化為說出口的勇氣,徵詢其他船組成員,一旦獲得同意支持,捕魚勞動期間,遂充斥各種協商,並在終魚祭後,化為細節底定的具體行動。

造船的重要關鍵,在於家中的森林有沒有足夠的樹木,尤其是作為龍骨和船首的材料,船的大小由龍骨的長度決定,建造21或27塊板材的大拼板舟,必須有足等的板根,番龍眼樹Acai為最佳材料,一艘8米的大船,至少需要7米的樹高。

每個家族都有自己的家族森林,番龍眼。攝影:陳科廷

過去的丈量,是以繩結作為標記,依循老船的尺度挑選合適樹徑樹高的材料,過小的樹不作考慮,太大過堅硬的無法下刀,難以施作,缺乏足夠的樹木卻又堅持造舟,只好商借。

每個家族都有自己的家族森林,個人管理自己的林地,平時即經常巡護、點名,若有重疊或公有區域,則在樹木還小時,劃上家族記號,選定的樹木具有先佔權,傳統是用斧頭刻劃,到現代也開始有人直接刻上漢名。達悟男人會在自家的林地,特別撫育想要樹種天然萌發的小苗,護持其成長茁壯,若是新墾林地,有時則刻意引入種苗造林。

建造中的獨木舟。攝影:張德斌

籌備木料過程甚至一開始,事實上造舟是船主須與家中妻子協商的大事,商議一旦底定,男子們會在7月份開始上山砍樹,這段期間約需兩個月,木頭運送下山後,先確認組合第一層,

再依序去伐其他層的板材。挑選樹木、削製成合適的板材,到拼組出局部,這些都是相當耗工的事情。

為了降低出海時的風險,通常男子會將船停在珊瑚礁岩岸的邊緣。上岸後以停放灘頭最右邊的船為尊,位序越高的船越右邊。

由於不是每日出海,因此幾乎擁有拼板舟的達悟男子,也都會建造船屋kamalig,船屋建築可延長船隻的使用年限,通常位於部落灘頭,利於拼板舟進出之處,其三面以珊瑚礁或石塊堆砌,再覆以竹子茅草為頂,建造船屋用到的木板,以菲律賓火筒樹 aninibzawen最佳,多間船屋彼此相鄰。船屋保護的拼板舟,使用年限可延長到十年以上,至於經年累月日曬、風吹雨淋的船隻,壽命則只有一半或更少。

植物本事BOX番龍眼(Ciai, Acai)

番龍眼。攝影:張德斌原產於波里尼西亞、新幾內亞、馬來西亞和菲律賓的大型喬木,根據花粉證據,蘭嶼島上的番龍眼,可能是人為引入。

早期是族人重要的水果,黏滑而甜的果肉相當受歡迎。木材紅褐色,可做地下屋宗柱、牆板、踏腳板、地板。因為質地堅硬不反翹,拼板舟的龍骨必須使用Ciai,板根可製船首及船尾。飛魚的木盤、織布機都由此重要木材製成。


《婆娑伊那萬-蘭嶼達悟的民族植物》

作者:董景生、黃啟瑞、張德斌
出版社: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
出版日期:2013/12/01
ISBN:9789860403213

婆娑(Pongso)指島嶼,伊那萬(Inawan)是生命,達悟語意為生命之島。在島嶼及海洋的國度,達悟子民世代遵循傳統的生活模式,男女分工互助,共同面對自然環境的考驗,善用植物資源永續樂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