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食輿圖】邁向飲食永續 我們可以做些什麼? | 環境資訊中心
深度報導

【肉食輿圖】邁向飲食永續 我們可以做些什麼?

2015年02月06日
作者:Barbara Unmüßig(Heinrich Böll 基金會會長)、Magda Stoczkiewicz(地球歐洲之友董事);編譯:朱家男;審校:林綉娟、陳巾眉

我們已經知道畜牧以及肉類消耗會造成這麼多問題,一般人可以還有什麼可以做?答案是有的,個人可以選擇自己的肉類食品消費方式,而團體則可以推動改革。

兼顧環境與動物 才能永續飲食

在已開發的國家中,有一群為數不多,但數目逐漸增長的人們,他們堅持肉類產品必需保護環境資源,以及尊重動物福利。這些人開始選擇「彈性素」(flexitarian)的飲食習慣:他們減少肉類攝取,但吃的肉更好,並且增加攝取植物蛋白。

「彈性素」(flexitarian)。(來源:Jonathan McPherskesen)

聯合國糧農組織(FAO)和世界衛生組織等機構,也承認改革的必要性。

在2010年,聯合國糧農組織「永續飲食」定義為:我們的飲食習慣必須以最不影響環境的前提,提供安全的食物和營養,並且對我們這代以及未來世代的健康生活有所貢獻。永續飲食保護且尊重生態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受文化接納、容易取得、經濟公平以及經濟上可負擔;營養充足、安全並且健康;但同時也可以使自然資源和人力資源變得更加得完美。

許多的民間社會組織還有農民們,以一種不一樣的食物與農業系統為號召:是以一種人與自然環境之間互相尊重為基準,以及配合像是「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等國際機構共同對西方世界的飲食習慣推動少吃肉品的概念,還有在醫院和學校的公共機關推動健康菜單的想法。

其中,「周一無肉日」已經成為了一種強大的趨勢,全世界有29個國家已經在推行了。

提倡動物福利 開發中國家也推行

世界各國的民間團體,也正在推動改革。其中,動物福利的提倡引起人們的注意,並且不僅僅侷限在西方社會。

  • 歐洲動物保護聯盟(The Eurogroup for animals)聯合了歐洲40個組織一起捍衛動物福利。
  • 在美國,善待動物組織(People for the Ethical Treatment of Animals)的倡議者說:「動物並不是給我們吃、穿戴、做實驗、拿來娛樂或是用任何方式虐待的」。
  • 中國動物保護網絡(Chinese Animal Protection Network)是由超過40個團體所組合的,並且希望訴諸科學而非情感,以做為保護動物的論述基礎。
  • 印度動物福利委員會(Animal Welfare Board of India)一直建議政府,「在國家過去50年來,正視動物福利運動。」

照顧社區食安 小規模農業立大功

這些組織的訴求都明顯衝著有錢人和中產階級消費者而來,然而,卻沒有人對近10億的畜牧人口提出反對意見。這10億人中,有些人是極為貧窮的,他們飼養多樣的家畜,從雞到氂牛都有,作為牧民或是倚賴混合農業過活。

全球的小規模農民組織便團結起來,努力地維持這種農業方式。

「農民之路」(La Via Campesina)全球會員分部。

  • 「農民之路」(La Via Campesina)是其中一個由小規模生產者組合而成的大型國際聯盟,是來自從非、亞、歐、美各洲的79個國家中,大約164個地方公會及國家組織組成的。總而言之,它代表約2億的農業人口,以推動社會正義及尊嚴的方式,捍衛永續性的小規模農業,也反對以企業為主導的農業,以及會傷害人類及自然的跨國企業。
  • More and Better是一個來自世界各地有關社會運動、非政府組織以及國家運動的國際網絡,注重於在支持農業、鄉村發展還有開發中國家的食品。
  • 「糧食主權運動」(Food Sovereignty Movement)長期對社區提倡對當地食品系統的掌控,宣傳飲食文化的多樣化形式,特別是當地優質食材的消費和季節性的食品,還有遺漏的高度加工食品,也包含了消耗更少肉品及動物產品。

前景可待 昆蟲蛋白質更有效率

個人的決定與法律、政策的變革相結合,將使肉品在社會關係中產生變化。有錢人可以負擔的起健康飲食,他們可以選擇攝取或不要攝取動物蛋白,或者轉而攝取像是水生植物的其他蛋白,而另一種選擇,如同聯合國最近一份報導所建議的,就是食用以昆蟲為基礎的蛋白質。

不同動物身上可食用的比例。

主流的永續肉品消耗,必須成為個人與政府的首選。雖然在已開發國家中,要以昆蟲作為主流飲食還需要一段很長的時間,但是有一些新創企業已經開始投資這種可能性。

在倫敦,Ento開始將烹飪科學推到一個具壽司風格的新水平;在紐約,Exo已經設計了一種高蛋白營養棒,裹著用蟋蟀做成的麵粉。這些昆蟲排放的甲烷比牛還少了80%,並擁有高於雞肉與牛排兩倍多的蛋白質。

可食用昆蟲的品種全球分布

更加環保的歐洲農業政策

過去數十年來,歐盟的農業政策持續演變,從一開始支持大規模生產,到現在漸漸將環境影響納入考量之中,但是問題依然存在。更環保的歐盟共同農業政策(Common Agricultural Policy,CAP),可以促進社會與生態環境邁向更健全的畜牧業生產型態。

共同農業政策已經成為畜牧業工業化生產與全球化重要的推力。直到1990年代初期,歐盟畜牧產品的保證價格明顯高於國際市場,是歐洲農民提高生產量的誘因。

同一時間,共同農業政策也確保穀物的高價保證,但卻沒有對於油籽植物進行額外補貼。貿易政策也對於進口畜牧產品和穀物課以高關稅,而對油籽和原料課以低關稅或是零關稅,這政策促進了畜牧業的集約化生產,基於進口飼料而放牧飼養。

數十年前,歐盟成為肉品與乳製品的淨出口國。自從歐盟保證國內的價格比國際市場的價格還高,只有透過補償出口商,國內外市場的價格差別,出口才可能發生。而這項補貼金變成國際貿易中重大的爭議,其出口方式造成了歐盟農業生產盈餘的印象,而事實上,因為提升飼料進口,這件事在爭議中被嚴重忽略。

在1992年,第一個重大政策的轉變,從保證價格到以農地面積當作補貼,但效果有限。國內穀物價格又再次比飼料還具競爭力,同時因為牛肉的保證價格降低,因而業者轉而飼養豬或雞,而豬隻與雞隻需要更多的蛋白質,因此需要更大量的大豆當作飼料,促使得大量進口大豆。

另一方面,在農業生產補貼中沒有包括草地,且加上額外補貼玉米種植,因此造成生產型態改變,變成集約化生產系統以及將草地轉成種植糧作的農地。

草地變耕地 擴大面積補貼

11年之後,最後一個重大的政策改變是擴大面積補貼政策,補貼各種型態的農地,包含草地型態,因此扭轉了放牧式生產的劣勢。但是草地轉變成農地這個趨勢持續發生,部份是因為種植玉米以供給再生能源成為新的誘因。

而2013年,這些草地的損失也被認定為是因為農業共同政策改革所造成的問題。現在唯有農民保護現有的草地才能獲得全額的面積補貼。除此之外,歐盟的會員國以及各個區域能夠補帖永續方式飼養動物,如放牧與有機生產,資金來源為歐洲鄉村發展專用的農業基金。

給歐盟農業政策的建言

但是,歐盟的政策:「以永續方式飼養動物為努力目標,來塑造農業在社會與生態上呈現最好的方式」,看起來會是什麼樣子?以下4個步驟可以轉變歐洲的肉品政策,將問題化為解決之道。

第一步,歐盟執委員應該停止補助建設集約型畜牧房舍,此外,歐盟執委員應該支持那些在較艱困環境中放牧飼養多年的中小企業。

第二步,歐盟應該要求農民至少要自行生產動物一半的飼料,如此將能滿足歐洲消費者們的訴求,同時,歐盟也可以禁止農民使用基因改造飼料。一套明確的飼料購買規則可以消除國際間營養失衡的情況,漿料與肥料不再遠距離的運輸,而是能夠用來施肥於自家的土地。

第三步,應該禁止在飼料與飲水系統中添加抗生素,這意味著動物生病需要經過獸醫診斷後,進行個別化的醫療。

第四步,寵物的動物福利政策也應該擴大至包含牲畜,每種牲畜都應該以最適合此物種的對待方式。歐盟應該制定法律來管理:例如動物應該以群體的方式飼養,讓他們發展出自然的社會階層互動。動物可以隨處走動,不受到任何阻礙。這個政策需要禁止將動物飼養在沒有日光與新鮮空氣的柵欄之中。

看似不切實際、太過天真?其實這樣的放牧方式,早已是許多致力於有機飼養的機構奉行的道理;永續的動物管理模式,已經行之有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