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版小森蚺──唐水蛇 | 環境資訊中心
生物簡介

台版小森蚺──唐水蛇

2015年05月26日
作者:林宥宇

在台灣有一種罕見的蛇,筆者將這種蛇稱為「台灣版小森蚺」。為何這樣稱呼牠呢?因為這種蛇的長相就好像是國外的森蚺,其實不只長相,就連棲息環境都很類似。


圖說:森蚺(學名:Eunectes murinus)是一種體型巨大的無毒蛇,主要棲息於南美洲,同時也是世上最大的蛇之一,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森蚺(Anaconda)是分布於南美洲的蛇,棲息在濕地、沼澤等水域環境,目前已知有4種。其中綠森蚺名氣頗高,體型非常巨大,且是全世界重量最重的蛇。如果想親眼目睹野生森蚺的話,必須到亞馬遜雨林或是委內瑞拉的濕地保護區才有機會,對一般人來說簡直是相當難達成的任務。不過,在台灣有一種蛇,長相與森蚺很接近,那就是唐水蛇(Enhydris chinensis)。

想見他:可遇不可求

唐水蛇又稱為中國水蛇或泥蛇,是很典型的水棲性蛇類,牠幾乎可以說是森蚺的縮小版,體型粗短,體長最長大約80公分,橄欖棕色的身體並點綴著黑褐色斑點,身體與腹部交界具橙色縱帶,鼻孔及眼睛位於頭部上方(方便將頭探出水面呼吸)。生活在平地及低海拔的水田、濕地、排水溝渠等淡水域環境,夜間活動為主,具輕微毒性,以魚類及蛙類為主食,屬於保育類第二級動物。

某日,筆者與幾位熱愛大自然的好友們前往北台灣的一處濕地作夜間生態觀察,當然也把主要目標放在唐水蛇,記得當時我們從上半夜開始展開搜尋,沿著水邊放亮眼睛仔細尋找,前前後後發現了許多蛙類、赤尾青竹絲、雨傘節等等,但就是找不到唐水蛇,畢竟這種蛇現在是屬於稀有的種類,可遇不可求。

而唐水蛇在早年分布廣泛遍及台灣,然而,近年來卻因為棲地環境被開發、汙染,導致數量大幅減少,目前僅知在北部少數的水田濕地仍有其蹤跡。因此我們也沒有抱太大的期望,但經過了一番努力後,最後終於在凌晨近3點時發現一條唐水蛇,當下真的非常感動,因為代表這種蛇還存在著,若當時一直都沒有發現那就真的要擔心了。


唐水蛇,生活在平地及低海拔的水田、濕地、排水溝渠等淡水域環境(攝影:林宥宇)

倩影要常見 保育棲地為不二法則

唐水蛇很美,牠們屬於淡水環境的生物,乾淨無污染的淡水對牠們而言極為重要,很不幸的是牠們近年來面臨著重大的危機,人類過度開發及汙染環境,使得牠們的家園正逐漸在消失,是極需要被保育的物種。

大家可試想,台灣就這麼小一個,而平原地區幾乎都被工廠、高樓大廈占據,人類已佔領掉牠們一大半的家園,很多淡水域環境幾乎都被嚴重汙染,唐水蛇的生存現況實在讓人憂心。如果大家能將棲地保留住,不開發、不汙染,那麼牠們就有機會存活下來;相反的,如果大家繼續濫墾濫伐、汙染水質,那麼以後可能就再也看不到牠們了。


淡水域環境幾乎都被嚴重汙染,唐水蛇的生存現況令人憂心(攝影:林宥宇)。

只是唐水蛇有這樣的危機,其他像是鉛色水蛇、赤腹遊蛇、台北赤蛙、柴棺龜等物種都面臨著相同的危機。因此,希望大家可以友善環境,也就是友善對待動物們,讓我們的後代子孫還可以繼續欣賞這些美麗又可愛的物種。

長知識悄悄話:1945年之後,台灣有一些物種沒有正式的中文名,所以當時的學者陳兼善先生就把一些在學名裡或英文名字裡有「chinese」或「chinensis」的物種以「唐」開頭命名。唐水蛇(學名是 Enhydris chinensis)名稱即由此而來,另外還有其他物種例如唐白鷺。(感謝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 林思民副教授協助解惑)
 

延伸閱讀

※ 本文與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合作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