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地除硝酸鹽汙染 地下水質獲保障 | 環境資訊中心
國際新聞

濕地除硝酸鹽汙染 地下水質獲保障

2015年07月02日
2015年7月2日綜合外電報導;鍾友珊編譯,馮加伶審校

台灣地下水的微量成分中,威脅最大的就是硝酸鹽。飲水中含有中濃度的硝酸鹽,就有可能會致癌。而國外一份新研究顯示,濕地能有效移除水中62%的硝酸鹽,且過程中僅會排放少量的溫室氣體。

美國伊利諾州恩巴勒斯河一隅。圖片來源:Jimmy Emerson。(CC BY-NC-ND 2.0)

美國伊利諾州立大學學者Mark David表示,濕地的攔截作用能讓水流減緩,有助於去除磷酸鹽,而濕地具有哪些植物反而不是那麼重要,因為這些草本植物不會吸收多少硝酸鹽。

「關鍵是水流減緩,讓沉積物裡的微生物有時間分解硝酸鹽,再以無害的氮氣形式回到大氣。」David表示。

David在1994至1998年時,曾經參與幾處濕地的研究。他把研究主力放在有排水設施的農田,希望能改善這類農田硝酸鹽及磷的逕流。逕流除了雨水,還包括被雨水溶解或沖刷進入河川的化學物質,尤其是源自於密西西比河上游盆地的沖刷排放,是造成墨西哥灣缺氧的元兇。

除了評估濕地對降低農田硝酸鹽逕流的效果,研究人員也希望瞭解濕地是否會排放溫室氣體。研究結果發現,溫室氣體的排放量相當低,產生的氧化亞氮微不足道。

David表示,環團多年來一直希望建置更多濕地以降低硝酸鹽含量,有助於減少營養鹽逕流的措施(如建置濕地、生物反應器、覆蓋作物,或限定施肥的時間等)卻缺乏立法強制推行。

※ 本文與台灣濕地網同步刊登

【相關文章】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