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來報報】水保教育從認識家鄉做起 舞鶴小小解說員超萌登場 | 環境資訊中心

【你來報報】水保教育從認識家鄉做起 舞鶴小小解說員超萌登場

2015年07月14日
本報2015年7月14日花蓮訊,公民記者謝宗璋報導

造訪花蓮的舞鶴水土保持戶外教室,絕美地景盡收眼底,未來將有一群在地小小解說員站在這裡,作為民眾認識水保的嚮導。

水土保持局花蓮分局為培育在地孩子成為解說志工,於7月1、2日為舞鶴國小學童舉辦「小小解說員訓練營」,在水保教室實地學習解說技巧。副分局長沈聰明更親頒結業證書,為即將上陣的小小解說員信心喊話。

在陳雍青指導下,學童實戰操練解說技巧。攝影:謝宗璋。
生態講師陳雍青指導下,舞鶴國小學童實戰操練解說技巧。攝影:謝宗璋。

從學童視角出發  訴說土地故事

花蓮縣瑞穗鄉的舞鶴台地,處於菲律賓海洋板塊與歐亞大陸板塊交會點,為秀姑巒溪河床堆積逐漸增高而成,恰有北回歸線通過,加上怡人氣候,造就遠近馳名的「天鶴茶」,是台灣獨特的茶葉產區。

位在山坡地上的「舞鶴水土保持戶外教室」,總面積約20公頃,園區內有草類觀查區、茶葉品種觀察區、土壤沖蝕觀察區、地表水利用設施觀察區等,豐富多樣的水土保持設施,是水保局推動水保教育的基地,優美的自然景觀也使這裡成為觀光景點,吸引不少遊客來訪。

水保局為培訓在地人成為解說志工,去年起與水保教室的「好厝邊」——花蓮縣舞鶴國小合作,為孩子舉辦系列課程,帶領學童體認水土保持的重要,並加強訓練導覽解說技巧。舞鶴國小校長楊琇惠表示,「小小解說員訓練」結合校本在地課程,有助於學童認識生活中的自然環境。她認為,從學童的生活經驗為視角,訴說土地情感,將帶給民眾獨特體驗。

洄瀾風生態有限公司受水保局委託,提供這兩年「小小解說員訓練營」的師資,執行長吳昌鴻表示,學童透過講解地理環境、在地特色,水土保持的重要性,從小便在心中扎根。楊琇惠指出,去年著重建構環境意識、生態故事,今年則以實境教學,讓學童在水保教室操練導覽解說技巧,加強其口語及肢體表達能力。

訓練觀察、表達能力  建立在地認同  

「蜻蜓哥哥,那棵樹是什麼?在天上飛來飛去的老鷹又叫做什麼?」「蜻蜓哥哥,要怎麼解說才會吸引人呢?」當孩子一有問題,洄瀾風生態講師「蜻蜓哥哥」陳雍青立即為孩子解答。面對孩子們的「纏擾」,他卻不亦樂乎。從事生態解說員培訓有10年經驗的陳雍青,同時擔任荒野保護協會花蓮分會副分會長,這兩天都在艷陽下陪伴、指導每位學童走遍水土保持戶外教室園區。

漫步在園區裡,陳雍青在每項水保設施駐點進行教學。第一天「以身作則」,講解每項設施的水保原理及意義,也向學童示範如何做個專業解說員。孩子們勤做筆記,不時提出問題;第二天則「換人做做看」,讓孩子輪番上陣面對同學進行解說,平常充滿活力像一條龍的他們,頓時都害羞不已。儘管有人不敢抬頭見人,有人說話聲音太小,也有人上台就發抖,不過每位孩子都勇於接受考驗,賣力解說。雖無一般解說員慣有的專業用語,但孩子都盡量運用自己所理解的話語表達。

營隊最後,有位五年級的學童分享,能夠與人分享自己的家鄉是多麽快樂、有認同感的事情。也有二年級的學童說,剛開始面對人群容易緊張,但習慣那種感覺後慢慢就可平常心面對了。兩天的學習雖然短暫,對學童來說卻是深刻的經驗。

在陳雍青指導下,學童實戰操練解說技巧。(攝影:謝宗璋)
在陳雍青指導下,學童實戰操練解說技巧。攝影:謝宗璋。

孩童之眼所見的自然生活   來訪遊客聽仔細   

陳雍青說,舞鶴國小學童平日生活即置身大自然中,生態環境已是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事物。他訓練學童成為解說員,並不強求他們需具備全備的生態知識,因為那些都是記憶性、資訊性的,因而著重訓練他們的口語及肢體表達能力,要求他們從自我介紹,學習表達內心想法,清楚與人訴說,他們對生態最真實而深刻的觀察,表述他們所擁有、他人無法取代的生活實感。

第二天早上,有一隻大卷尾飛向大冠鷲,「嘿你們看,黑色的鳥會攻擊老鷹!」一位四年級的學童便用自己理解的話語,表達所觀察的生態現象。陳雍青指出,遊客對小小解說員通常有較高接受度,跟著舞鶴學童走入大自然,傾聽他們對鄉土的認同,對來訪民眾將是另類學習。

水保局花蓮分局副分局長沈聰明指出,隨著全球氣候急劇變遷,未來面臨的水土災害將越來越多,因此對水土的治理與維護相當重要,水保觀念的宣導也是刻不容緩。他表示,當有外地遊客或教育單位參觀水土保持戶外教室,就是舞鶴國小的小小解說員一展長才的時機,盼望透過學童導覽,吸引更多人重視與瞭解水保教育的重要。

從花蓮水保局副分局長沈聰明(後左四)手中獲得證書,學童將是舞鶴水保戶外教室最年輕的解說員。攝影:謝宗璋。
從花蓮水保局副分局長沈聰明(後左四)手中獲得證書,學童將是舞鶴水保戶外教室最年輕的解說員。攝影:謝宗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