瞎密?!連啤酒都被塑膠污染了!?
我們正活在「塑膠世代」當中,不僅人類生活已經離不開塑膠了,塑膠也正大舉入侵自然環境。在去年(2014)8月,德國一項針對當地品牌啤酒的研究報告指出,共有24種廠牌的啤酒都有來源不明的塑膠微粒污染*。目前還不知道這些微塑膠的來源,但八成與我們大量地使用塑膠有關。
另一則近來的新聞則是專家檢驗了中國15種不同品牌的鹽巴,發現裡面居然出現塑膠微粒!尤其是海鹽,塑膠微粒污染的狀況更加嚴重。而研究人員認為是因為現在海水遭塑膠污染已經太嚴重,以致於採取海水生產鹽巴時也不可避免。
鮮為人知的是,我們環境中的微塑膠,除了由大型塑膠裂解而來之外,還有一些企業「刻意地」製造小於1mm的「塑膠微粒」添加至商品中。
錯誤的商品設計
幾百年來,人類常使用海鹽、碎蛋殼、杏桃核果碎末等天然可分解成分作為去角質的材料。然而從4、50年前開始,塑膠微粒(microbeads)的出現,因為成本低廉,立即成了替代品,廣泛地取代了天然去角質成分。據看守台灣協會調查,目前台灣市面上販售強調「去角質」、「磨砂」與「深層清潔」的洗面乳與沐浴乳,有六、七成以上都含有塑膠微粒,而許多「柔珠洗面乳」裡所謂柔珠其實就是塑膠微粒。
這些微粒有95%以上是聚乙烯材質(polyethylene,PE),粒徑大小僅有10um~1mm,細微的程度,讓人以為在呼吸之間就會飄揚在空氣中。也因此,消費者使用後,柔珠將進入排水管,並一路通過污水處理系統而進入我們的河川與海洋。換句話說,這是種一經消費,便注定成為塑膠海洋廢棄物的產品。
塑膠微粒/淨膚柔珠的危害研究
許多國際期刊文獻都證實了塑膠微粒會吸附各種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包括台灣半導體業必用的全氟化物*,以及菲、萘、γ-六氯環己烷、萘酚等神經毒殺蟲劑與多環芳香烴類,以及多氯聯苯,而聚乙烯(PE)吸附污染物的強度更大於其他類塑膠*。這些塑膠微粒可能在海洋中經由浮游生物的攝食,進入食物鏈,危及整個生態。
有研究人員已經發現浮游生物會誤食塑膠微粒*;此外,比利時研究發現養殖牡蠣體內含有塑膠微粒,估計常吃此類海鮮的歐洲人一年因此吃進11,000顆塑膠微粒*。根據生物放大效應理論,這些塑膠微粒在河川與海洋中吸附有機污染物後,將有極大可能透過食物鏈將這些有毒污染物累積至食物鏈頂端的生物—人類—的體內,透過生物放大效應造成的危害比大型的塑膠垃圾還要嚴重。
禁用塑膠微粒的國際趨勢
荷蘭NGO塑膠濃湯基金會(Plastic Soup Foundation」)自2012年開始「打擊塑膠微粒」活動後,今年(2015)似乎是努力逐漸開花結果的一年—美國許多州與加拿大紛紛訂立禁用塑膠微粒的法令與期程,簡述如下:
- 美國許多州,包括伊利諾州與加州在內,已經有八個州正式禁用塑膠微粒,其他州也正在跟進擬定相關禁用法令。
- 加拿大政府也於2015年7月30日宣布將禁止塑膠微粒的使用,而該國最大的連鎖超商「Loblaw」更宣布在2018年之前,會將塑膠微粒從他們自有品牌產品中完全移除。
- 歐洲各國由於隸屬於歐盟,必須待歐盟通過針對塑膠微粒的禁令。然而「打擊塑膠微粒(Beat the Microbeads)」此一全球性活動的創始者為荷蘭的塑膠濃湯基金會,而2016年將由荷蘭成為歐盟首席。塑膠濃湯基金會計畫主持人Jeroen Dagevos表示,荷蘭的環境保護部與奧斯陸-巴黎公約組織(Oslo/Paris convention,OSPAR)將於今年12月討論塑膠微粒之危害議題,並在明年開始積極推動歐盟的塑膠微粒相關對應政策與立法。
自詡有國際觀的台灣,態度消極
看守台灣協會在今年9月21日曾邀請食藥署、環保署的廢管處與水保處官員共同會商,討論塑膠微粒問題。
食藥署表示他們能限制的是化妝品中直接對人類健康有害的成分,但若其中含有污染環境的物質,只要廢管處限制其利用,食藥署便會從善如流加以管制;水保處官員也清楚地表示,我國的污水處理系統完全無法攔截這些塑膠微粒,更別說現今全台灣公共污水下水道普及率還不到40%;而廢管處代表則表示針對塑膠微粒目前「無法可管*」。
而且雖然國際上相關文獻和研究多如牛毛,也證實PE塑膠微粒會吸附各種持久性有機污染物,進入食物鏈造成生態破壞,但是代表卻堅持缺乏在地研究證明塑膠微粒對環境人體有害。廢管處長吳盛忠在今年10月14日接受公視新聞採訪時依然表示「需要評估,目前對業者只能柔性勸導……若完成國內調查,台灣也會跟進*」
自己海洋自己救 擦亮眼,做個負責任消費者
在政府不肯積極做為時,身為消費者,我們自身必須具有判斷能力。錯誤的商品設計使得消費者成為污染環境的代罪羔羊,因此我們在購買個人清潔用品時,便要睜亮眼、仔細瞧,若產品成分中有「Polyethylene,PE*」,便表示內含塑膠微粒,請拒絕購買此類商品,並與親友分享這資訊。相信沒有人會認為用塑膠洗臉、沐浴,並讓它們流到河川海洋中,是一件「正常」且「無法可管」的事。此外,一起加入看守台灣打擊塑膠微粒的行列吧!
參考資料:
1. Synthetic particles as contaminants in German beers. Gerd Liebezeita & Elisabeth Liebezeit. Food Additives & Contaminants 31(2014) 1574–1578
2. The partition behavior of perfluorooctanesulfonate (PFOS) and perfluorooctanesulfonamide (FOSA) on microplastics. Fei Wang et al. Chemosphere 119 (2015) 841–847
3. Sorption of Four Hydrophobic Organic Compounds by Three Chemically Distinct Polymers: Role of Chemical and Physical Composition. Xiaoying Guo et al. Environ. Sci. Technol. 2012, 46, 7252−7259
4. Ingestion and transfer of microplastics in the planktonic food web. Outi Setälä et al.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185 (2014) 77–83
5. Microplastics in bivalves cultured for human consumption. Lisbeth Van Cauwenberghe and Colin R. Janssen.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193 (2014) 65–70
6. 廢棄物清理法第二十一條:「物品或其包裝、容器有嚴重污染環境之虞者,中央主管機關得予以公告禁用或限制製造、輸入、販賣、使用。」因此若廢管處願意積極面對並管理塑膠微粒問題,其實是依法有據的。
7. 公視新聞報導連結:https://youtu.be/KTmUEtjjd0s
8. 除了聚乙烯polyethylene以外,還有其它塑膠微粒成分。進一步的資訊,以及針對家中已購買的塑膠微粒產品處理方式,請見看守台灣網頁:http://www.taiwanwatch.org.tw/drupal/node/1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