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不懷疑世界各地環境組織,致力於推展永續旅遊的誠意,但大部分的旅行業者僅以生態旅遊作為行銷策略,而非真正具有深刻思想的承諾。
全球旅遊,讓人有機會遇見不同的人類族群、參觀異國環境並了解不同的文化;同時卻也為那些蹂躪、污染和破壞地球(包括住在地球上的人類和動物)的公司賺進數百億美元。當然,也有很多的公司實質支持著生態旅遊,世界各國都獲了幫助,向氾濫的消費主義開放,緊接著,商業公司便接管我們生活中的每個層面。
絕大部分的遊客,並不屬於那些腦海裡具有永續和社區概念、能與當地家庭住在一起且尊重地方習俗的那一群人;相反的,遊客絕大部分是登上巨大的遊輪或飛到觀光地,住在大型旅館裡,佔當地人民便宜的遊客。
Pera和McLaren說:「旅遊會將一種消費文化引進至很多社群裡,而這些社群原來的社會與價值觀很可能與個人經濟力量無關。遊客所要求的『真實性』,時常導致地方文化遭到濫用,只為了滿足遊客的享樂需求。」
在此,我們必須注意:「世界貿易組織」始終積極地將西方產品和生活方式引進發展中國家。
遊輪是這其中最令人不悅的「侵犯者」。比如說,每天,無論在海上或港口,一位典型的遊輪乘客可能會製造出1公斤重的可燃性垃圾、半公斤的食物垃圾、以及1公斤的玻璃和罐頭垃圾,這比起海邊居民每天生產的垃圾量多出5到6倍。一艘船上載有3,000位遊客,就表示每天總共有7,500公斤的垃圾產生,而大部分的垃圾就直接丟進海裡,進入脆弱的海洋生態系統。
事實上,大部分規範遊輪污染的國際公約,特別允許遊輪得以拋棄廢棄物到海中,包括未經過處理的人類排泄物。單單在加勒比海的各個港口,每個月有200艘載著40萬名遊客出航。
中國長江三峽的遊輪(照片提供 「長江遊輪航線」旅遊公司)
全球各地的旅遊公司,帶著對地方文化極有助益的投資承諾,吸引世界各地男男女女進入旅遊業而成為奴工般。當地人民也放棄了他們在社區裡從事務農或做工等足以養家的工作,而去扮成單純的「外國人」,來吸引那些有錢卻根本不在乎當地文化的遊客。
我認為,那些以為旅遊可以為世界帶來和平與環境和諧的生態旅遊推廣人士,需要去確認一下真相究竟如何。事實上,旅遊所帶來的是致命的污染、有毒化學物質與廢棄物、生態系統的毀壞、對地方社區的侵蝕,以及使當地人變成了世界各旅遊公司的地方幫辦。
我雖讚賞世界各地的組織努力著要改善旅遊發展所帶來的破壞,但他們鼓勵更多的遊客參與生態旅遊的做法,卻會使原來的問題更嚴重。我支持那些富有愛心的遊客,他們旅行到各個地方和當地人民真正相處在一起,而非佔他們的便宜。但是我們的政府領導人,早已承諾要開發地球的每一吋土地來發展全球經濟,因此,發展生態旅遊的一切努力,可能會被全球大公司所操弄。
根據以上描述的狀況看來,對於導正旅遊相關議題的最佳建議可能會是:展開一項世界性的運動,去恢復被破壞的文化與被扭曲的經濟體-甚至要求人們待在家裡就好。
參考資料
我曾經為ENS寫過一篇有關遊輪製造污染的悲劇性議題的評論 http://www.ens-news.com/ens/feb2000/2000L-02-05g.html.
多了解幾本挑戰「旅遊」問題的書 http://www.geocities.com/~nesst/tourismstudies.htm.
遊客對脆弱的海洋生態環境所造成的破壞 http://seawifs.gsfc.nasa.gov/OCEAN_PLANET/HTML/peril_tourism.html
Pera and McLaren所合著的一篇論述完整的文章,內容是探討生態旅遊的問題 http://www.planeta.com/ecotravel/resources/rtp/globalization.html
閱讀有關愛沙尼亞的生態旅遊體驗 http://www.ee/ecotourism/ar-rio-2.htm.
聯合國提供的解決方案是,宣佈2002年為國際生態旅遊年 http://www.un.org/documents/ecosoc/res/1998/eres1998-40.htm
全球化與旅遊發展的關係 http://www.twnside.org.sg/title/chavez-cn.htm.
從這兩個網址,可進一步尋找關於生態旅遊的各種資料 http://www.planeta.com/ecotravel/
tour/year.html and http://webhome.idirect.com/~tourism/resp.html.
傑奇‧艾倫‧朱利安諾博士是一位作家與老師,住在西雅圖。他和家人常到地方上的公園和自然區域。請將你的想法、評論和願景告訴他 jackie@healingourworld.com ;請參觀他的網站「救治我們的世界」 http://www.healingourworld.com
【文章連載】■生態旅遊之迷思 (上) (下)
全文與圖片詳見: http://ens-news.com/ens/sep2001/2001L -09-07g.html
版權歸屬Environment News Service(ENS),環境資訊協會(李家淳 譯,蘇崧棱、蔡麗伶 審校)
中英對照全文:http://e-info.org.tw/issue/surround/2002/su020411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