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只想著電價漲不漲 你聽過能源貧戶嗎? | 環境資訊中心
節能減碳

別只想著電價漲不漲 你聽過能源貧戶嗎?

2016年06月03日
作者:謝雯凱(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氣候與能源計畫專員)

這些家庭面臨的不純粹是電價或瓦斯費用漲不漲的問題,他們原本就願意減少能源使用,問題在於,在缺乏足夠的社會資源下,能源成本加諸在生活上的壓力,排擠家中的飲食、教育費,導致他們不但犧牲了生活品質,也犧牲健康。

能源是生存之必須,能源政策必須考慮到所有族群。圖片來源:Pixabay。CC0

電價是政治敏感議題,政治人物高調承諾民生用電基本度數不調漲,而媒體只要抓到一點料,就愛翻炒電價話題。可惜的是,這番論辯還沒能把弱勢民眾基本生活的「能源需求」問題,好好地炒到粒粒分明。用電基本度數其實不是一個數值,而是生活的福祉,也就是像蛋炒飯這樣,一般人視為無物,但弱勢朋友卻會特別珍惜。

大家應該要認知到,電力並非是弱勢民眾的能源圖譜全貌。還記得幾年前,曾有一位暖男老伯想讓臥病多年的牽手洗熱水澡,偷了餐飲店放在戶外的瓦斯桶,隔天又返還,消息登上了新聞台,商家不追究,還有人願意長期提供瓦斯給老夫婦。溫馨的新聞藏不住冷酷的事實,台灣有許多類似這樣的弱勢家庭,冒著把身體弄壞的風險,冬天也儘量不洗熱水澡,只因負擔不起瓦斯費。

為了省瓦斯費,他們還會減少開伙次數,所以更需要冰箱來保鮮,用電鍋來加熱與保溫。然而,這些弱勢家庭往往只能負擔二手家電,但老舊的冰箱與電鍋更加耗電,且效能衰減,以至於食物保存品質不佳,最後也可能衍生疾病。

因此我們看到,這些家庭面臨的不純粹是電價或瓦斯費用漲不漲的問題,他們原本就願意減少能源使用,問題在於,在缺乏足夠的社會資源下,能源成本加諸在生活上的壓力,排擠家中的飲食、教育費,導致他們不但犧牲了生活品質,也犧牲健康。

歐洲在過去幾年關注起這個問題,把能源成本負擔沉重的民眾為燃料貧戶(fuel poverty)或能源貧戶(energy poor)(註1),通常是指稱瓦斯與電費超過整體支出10%家戶,這不包括交通燃料的花費。這是英國先前曾用過的標準,當年英國民間團體發現許多窮人常生病,是因為捨不得在冬天開啟暖氣,這也肇因於低收入戶的房屋老舊較多隙縫,暖氣外溢嚴重,因而要讓家裡暖和,需要花數比一般家庭高數倍的暖氣費用。接受到民間的壓力,英國政府大規模啟動了全國性的能源貧戶調查,並擬定計畫,撥款幫低收入戶進行住屋節能改善。

一些歐美國家早已經針對能源貧戶進行統計,並給予相襯的政策。但台灣在每年例行的家庭收支調查中,則是將水電費用與房屋租金合併,看不出能源佔家庭支出的比例為何,很難判讀台灣的能源貧戶到底有多少。新北市政府執行智慧節電計畫期間曾估算過,該市低收入家庭光是電費支出,便占消費支出比例達4%,較一般家庭負擔比例高出近兩倍。

另一方面,交通的燃料費用也是生活的門檻。因為租金差異,弱勢家庭被迫住在市區外圈,拉長了通勤的距離與時間,通勤所需的汽機車燃料或公眾運輸費用增加,在道路上面對的風險也更高。今年4月18日,桃園八德一名朱姓高職生為了幫家裡省錢,每天騎單車來回20公里上下課,清晨6時多,在鶯歌道路上遭到砂石車擦撞死亡。(註2)

那麼,該怎麼做呢?台北市政府委託社會企業,為1500戶低收入家庭改裝節能燈具,便是個善意滿載且能發揮綜效的措施。但有沒有機會做的更多呢?例如,可以把既有的低收入戶住宅修繕補助計畫,加入節能改造的項目,還可以派人教導節能的電器使用方式。將灑錢式的節能家電補助,保留給最弱勢與失能家庭免費汰換老舊電器。補助低收入戶裝設太陽能熱水器,減少瓦斯用量。補貼低收入家庭的大眾運輸通勤費用 (註3),或協助學校、醫院與工廠設置低運費專車。更進一步,能設計共享生活資源的機制,例如老人共食,或返往醫院的小客車共乘;而避免把社會住宅蓋在市郊,也可以減輕入住者未來的通勤花費。

能源是公共財、是生活基本所需,也是就學、維持健康所需,要讓任何一個像賈伯斯一樣有想法有才能的人,有機會在車庫裡打造翻轉世界的新產品,也需要能源。政治人物該思考的不只是用電的基本度數,而是如何確保每個人都夠享用能源的福祉,因為這應該是普世的基本人權。從瓦斯與車資,從能源效率到社會設計,都該一併思考。

【註釋】
註1:能源貧窮  Energy Poverty 在國際政治上,比較專指低度發展國家無法取得電力與能源的人,例如沒有電網鋪設的偏鄉,或是都市違章貧民窟。這與本篇文章的「燃料貧戶/ Fuel Poverty」(瓦斯與電費占生活支出過重)是截然不同的概念,然而,兩個詞彙目前已經被混用了,因此請各位在閱讀文獻上請多加注意。
註2:而根據103年交通部民眾日常使用運具的統計資料,未就業者(不包括退休人士與學生)騎乘單車的旅次比例為11.2%,遠高於全民平均的5%。他們的機車利用率與其他族群相仿,但利用汽車的旅次比例為 12.5%,在行業別中僅高於學生。雖然未就業者不一定是弱勢民眾(大多數弱勢民眾與無家者是有職業的),但可依此推測,弱勢民眾更加仰賴單車,作為替代的交通方式。更還許多從事資源回收工作的老人,以單車作為營生工具。
註3: 有些縣市已提供弱勢家庭不同形式的交通實質補貼,包括低收入戶就學交通津貼、失業勞工求職交通津貼、偏遠地區原住民就醫補助、兒童早療就診的醫療交通補助,以及較為普遍的長照復康巴士服務。身心障礙者持身心障礙手冊搭乘國內大眾運輸,並享有半價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