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山溪流域 需發展伏流水利用
水利署舉辦2015年委辦計畫成果發表會,在22日的「多元水源開發」議程中,成大資源工程系大地資源研究中心研究員林宏奕博士,發表「103-104年旗山溪流域山區水文地質與伏流水資源調查」,就旗山溪流域水資源進行全面調查,工作範圍區域在甲仙堰以上河段,規劃重點為配合既有越域引水西隧道、評估項目包括單純開發河川水資源、河川水與伏流水聯合開發、考量曾文水庫操作及庫容變化。
他說明,高屏溪流域缺乏大型蓄水水庫,常造成南部地區用水危機,旗山溪為支流之一,研究顯示其溪水主要來自上游集水區的降雨,雖濕季仍有許多可開發利用的水量,但河川流量變異甚大,開發困難,加上莫拉克風災後,增加沖積層厚度,河川低流量現象明顯較風災前嚴重。因此,除了河川水,聯合開發伏流水尤其關鍵。
公民參與 化解伏流水工程爭議
水利署水源經營組長林元鵬則簡報「高屏堰穩定供水改善工程公民參與推動計畫」,高屏堰乃大高雄地區最重要水源,因川流式取水缺乏足夠蓄水容量,枯水期供水不足,洪汛期原水高濁度,且自2004年後河況改變,嚴重影響取水功能,水量、水質均不穩定,在在使供水調度面臨極大挑戰。
伏流水對環境衝擊較低,南水局規劃於大樹高灘地佈設十口輻射井取水備援,遭居民強烈反對,經2012年起擴大辦理公民參與計畫,方逐漸化解雙方緊張,達成「分散取水」共識,繼續進行高屏堰上游取伏流水工程。
跨域加值 自償水資源開發成本
艾奕康工程顧問公司(AECOM)則在會中發表「水資源規劃跨域加值方案可行性研究評估」,該公司台灣區水務及城市發展部總監羅志堅表示,考慮水資源開發規劃的內外部效益,進行計畫自償性分析,歸納跨域加值應包括跨時間、跨空間、跨領域三個概念,在創造外部效益後(土地開發、增額容積、租稅增額、異業結合等),須內部化回饋到公共建設計畫經費的改善,整個方法是衝突協商、資源分享的過程。
該公司研究分析九個案例現況及限縮所在,包括傳統水資源:雙溪水庫、天花湖水庫、鳥嘴潭人工湖、士文水庫;新興水資源:台南海水淡化廠、台中福田污水處理廠水再生利用;水資源更新改善及營運管理:石門水庫防淤隧道、鹿寮溪水庫更新改善。
而以鳥嘴潭人工湖為例,因自來水長期低價,售水收入不到總建設經費一半,自償率偏低。水資源開發本就不容易,一方面具國家發展戰略性及社會公益性,並非單純經濟效益考量,另一方面又為典型鄰避設施,不乏抗爭聲浪,一旦跨域加值方案規劃不慎,亦對主計畫的推行反帶來不利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