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水效益初探:水質優於RO、成本更少30%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再生水效益初探:水質優於RO、成本更少30%

2016年06月25日
本報2016年6月25日台中訊,林倩如報導
※ 編按:水利署21、22兩日於逢甲​大學舉行2015年委辦計畫成果發表會,吸引水利人共襄盛舉,會議也將所有簡報上網供下載。本報擇要做成三篇系列報導,本篇介紹研究團隊,針對再生水分析其成本效益的結果。

立法院2015年12月三讀通過《再生水資源發展條例》,賦予廢(污)水及放流水回收利用的明確法律框架,水資源的利用除了水庫水、川流水、地下水、伏流水、海淡水,再加入再生水。水利署更喊出至民國120年,再生水供應量達132萬噸╱日,佔公共給水量10%的政策目標。

現有六座再生水示範廠,包括高雄鳳山溪與臨海、台中福田與豐原、台南永康與安平,完工後預計可供應每日20萬噸再生水給工業使用,宣告我國正式邁入多元化水資源利用的嶄新時代。

福田水資源回收中心。照片提供:內政部。

福田水資源回收中心。照片提供:內政部。

廢污水成飲 再生水正夯

在水利署委託研究成果發表會上,中原大學化工系教授莊清榮發表「再生能源於再生水廠之應用研究」,未來水資源的發展要項,新興水源開發與利用當為其一,而都市污水廠放流水水量大且穩定、水質污染負荷低,則為其中重要輔助水源之一。該研究透過調查國內外再生能源技術應用於再生水實廠或模廠,建立再生能源處理廢(污)水的試驗評估平台,提出放流水再生利用的報告。

他表示,以工業廢餘熱作為再生能源,將再生水進行薄膜蒸餾及正向滲透水再生系統之模組測試,前者低溫、低壓操作、設備簡單即可產製高品質純水,成本僅為RO的60~70%,水質甚至優於RO。建議仍須進一步較大型的模場試驗做效能比較。

再生水輸送管材  須注意抗腐蝕能力

還記得去年8月蘇迪勒颱風後、導致雙北地區原水濁度暴增嗎?新店溪水濁度一度飆到3萬9300度,創歷史新高。不光缺水、乾旱造成供水不足,大雨則帶來高濁度原水癱瘓水系統,廢(污)水回收及再生利用可不受氣候影響,加上水源穩定、處理技術成熟,被視為舒緩旱象的重要水源。

不過,源自廢(污)水的再生水含多量微生物、化學物質等,其再利用過程須針對不同水質、採用不同管材、擬定配水系統規劃,且就輸配進行風險評估與調查,才能有效降低用水疑慮。

根據暨南大學土木系楊智其博士發表「再生水管線風險評估與管控」,研究團隊提出降低管線腐蝕的可行辦法,並規劃一套再生水管線清洗、維護策略SOP。

研究發現再生水質傾向具有腐蝕性,輸配管材的選擇應特別注意腐蝕問題,然不鏽鋼、鑄鐵管、PE、HDPE等管材於浸泡實驗期並無明顯腐蝕現象發生;當中鑄鐵管使用年限更長達40年以上,抗震力佳,非常適合供作再生水管材使用。

也有團隊發表「微水力發電應用於再生水廠評估建置計畫」。根據逢甲大學海峽兩岸科技研究中心組長黃志偉發表報告,微水力發電具備工程小、投資小、環境衝擊少、回收快等特性,該計畫參考國內外微水力發電機組的產品規格、標準規範、測試條件及國內再生水廠需求,優先以福田廠的規劃管路進行評估,探討適合設置地點、機組型式、發電潛能與成本效益分析等面向。

作者

林倩如

唸的是跨領域藝術和社會發展,而仰望著山野、也想奔向大海,書寫、行動、環境、多元差異文化,追求自由的移動,深邃回應這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