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風物語】番外篇‧延繩釣嘉鱲魚漁人:俞泊源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海風物語】番外篇‧延繩釣嘉鱲魚漁人:俞泊源

2016年06月29日
策劃:詹嘉紋、潘佳修;撰稿、攝影:潘佳修
不同於得「換季」更換作業方式的土魠漁人,嘉鱲魚漁人的生活節奏,因著一年四季都活躍的魚兒,顯得較穩定了些。但近年來,野生嘉鱲數量銳減,從業人口老化、工時長,澎湖的底延繩釣船僅剩少數,還得面臨龐大的中國漁船掃蕩式滾輪拖網威脅......

在澎湖望安鄉的將軍嶼,不時可見1、20個臉盆大小的桶子堆疊在巷口、門邊,桶子裡裝滿魚線、釣鉤;只見婦女、老人家坐在自家門口,手腳快的每桶整理起來只要30分鐘,一盆可以賺到40塊,全部完成後,再用小手推車運去港口邊,許多人就這樣打零工貼補家用。

兩艘20噸的大船,今早靠港了,這是俞家三兄弟的延繩釣船,每艘船上都有6、700個圓桶子,村民打零工的桶子原來就是延繩釣船上來的。船上豎立著許多竿子與圓桶,是底延繩釣船的特徵,每艘這樣CT4的船造價要上千萬,俞家這兩艘船有20幾年的船齡了。

俞船長 正在編織延繩釣的繩子 攝影:潘佳修

俞泊源是將軍嶼少數僅存的延繩釣船船長。攝影:潘佳修

船長中,年紀最大的大哥已經70歲,二哥65歲,老三俞泊源則是57歲,最年輕,工時也更長些;一個個的延繩釣桶子搬下船後,大哥、二哥先去休息了,俞泊源還在忙。「這個最累了,昨晚回來3點多沒睡,3點半又去馬公賣魚。在馬公又要工作,剪魷魚、秋刀魚當餌,回來要整理這些工具,沒休息阿。本來晚上又要出港了 我大哥說太累了,休息一個晚上,明天又要出港了。」俞泊源手裡忙著編繩子,一邊說著。

「遇到珊瑚礁比較硬的他就會斷掉,斷掉的我們就要再連接起來。」俞泊源說。

船長及船上大副要負責修補損壞的漁線,因為這是聘僱的外籍漁工教不來的細工,只能一針一線自己修補。

斷掉的延繩釣釣線,必須人工修補。攝影:潘佳修

斷掉的延繩釣釣線,必須人工修補。攝影:潘佳修

整理魚線,是將軍嶼許多人家貼補家用的來源,屋前常可見老人或婦女坐著補線。攝影:潘佳修

整理魚線,是將軍嶼許多人家貼補家用的來源,屋前常可見老人或婦女坐著補線。攝影:潘佳修

敬神的野生嘉鱲  

底延繩釣主要漁獲是龍占、秋哥、紅甘、黃雞魚、石斑等,這次還抓到十幾條嘉鱲魚,是澎湖早期常見的漁獲。「那個嘉鱲,比較冷才有啦。」俞泊源說。一般時候,嘉鱲可以賣到一公斤3、400塊,過年時甚至可以高達1400塊,價格直逼土魠魚。像嘉鱲這種高價的魚,抓到時還是活的,就會先養在船艙中。嘉鱲魚主要的捕獲漁場在南淺堆到花嶼、貓嶼、望安附近。

俗話說:「一午、二鮸、三嘉鱲」,色彩鮮紅的嘉鱲魚,不僅口感美味,是澎湖以前常見的魚;加上外觀、顏色討喜,更是澎湖人拜拜常用的敬神魚。因為一年四季都可以捕獲,漁民也樂得輕鬆,只要使用同一種漁法就能整年都有收入;不像土魠,主要捕獲季節只在秋冬,換季同時也要換漁法,才能繼續有收入。然而,近年來,野生嘉鱲數量已銳減,體型小很多,以前一條10公斤以上都有,現在一條頂多3、4公斤而已了。雖然現在嘉鱲也開始有養殖的,但是顏色就是不及野生的鮮紅,口感也大不如前。

嘉鱲魚屬於底棲性的魚,主要以底延繩釣捕獲,此種作業準備耗工、需要人力,每次出海需時四天左右,通常回來休息一個晚上,只要天氣許可就又出海了,全年無休。現今,在將軍嶼的延繩釣漁船只剩個位數了,俞家的船是就其中兩艘。

攝影:劉祖源

嘉鱲魚是澎湖人常用來敬神的牲禮。攝影:劉祖源。

漁工成本高、中國拖網船壓力大

「做這個很累啦,沒什麼在休息;因為請外勞要付薪水,壓力很大阿,一個月每艘船就要十幾萬,還不包含吃住的費用。」俞泊源說。跟現在大部分的漁船一樣,俞家聘僱的也是外籍勞工,雖然兩艘船年收入能有兩千萬,但是人事成本高。

船上聘請的外籍漁工,印尼漁工有三位,有做了五、六年之久的資深漁工。外籍漁工是一聘都是兩年約,「他們也可以續約三年,像我們還有一個三年回去又來,可能感覺這邊老闆不錯吧?」俞泊源笑著說。為何不聘用台灣人呢?俞泊源說:「沒辦法阿,台灣年輕人不做,他們覺得做這個太辛苦了。」

底延繩釣船作業範圍在七美、南淺海域,距離將軍要三到五個小時船程。此處也是中國拖網船常出沒的地方,中國的大型拖網船,採用滾輪式拖網,對棲地破壞力很大,魚的居住環境被破壞,魚一次被撈光就沒了。「多的時候,不是幾百艘,是一、二千艘!」俞泊源感嘆地說。

底延繩釣船維持生計的成本頗高。攝影:潘佳修。

底延繩釣船維持生計的成本頗高。攝影:潘佳修。

台灣年輕人多不願從事辛苦的漁業。圖為俞泊源船上遠離家鄉工作的外籍漁工。攝影:潘佳修。

台灣年輕人多不願從事辛苦的漁業。圖為俞泊源船上遠離家鄉工作的外籍漁工。攝影:潘佳修。

來來去去  卻離不開「魚」

今年57歲的俞泊源,回憶起年輕時,大概20年前也在海南島跟人家合作抓魚、潛水抓龍蝦;後來跑去考了丙級廚師執照,開起日本料理店,一種魚可以做出五樣菜色。「這幾年又回來做(捕魚),說起來是沒有以前那麼好做了。」俞泊源苦笑著說,回將軍跟哥哥們捕魚,約有四年,不過捕魚資歷加起來也有十幾年了,只是總是來來去去,一如海上的漂泊無常。

「現在年輕人沒有啦,孩子們沒有(要做啦),他們大部分都是在台北,沒有人做這種啦,到我們這一代,就差不多結束了啦。」俞泊源說。然而聊起料理,俞泊源再度神采飛揚,逕自跑去船上,拿出獨家配方的香腸,要大夥嚐嚐看,卻又神秘兮兮的不說成分是什麼,只說很重本,是用海鮮入料。

「做這個(延繩釣)太累了啦,還是回去開店好了。」俞泊源說著說著,總算編完繩子,整理好桶子,今晚難得可以在家安穩的床上睡個好眠,明日再出海去囉。(系列完)

嘉鱲魚小百科
◎ 鯛科
◎ 中文名:真鯛
◎ 最大體長:100 cm
◎ 世界分布:日本至南中國海  
◎ 台灣分布:西部、南部、北部、東北部、澎湖
◎ 棲息生態:主要棲息於大陸棚砂泥底質海域,但也常出現於礁石區。肉食性,以底棲生物為食。在4~6月間會向較淺水域遷移產卵,卵為分離浮性卵。通常為群棲性,會隨著季節改變而成群洄游,變換其棲所。
◎ 漁業利用:延繩釣、一支釣或底拖網等漁法捕獲,目前已有人工箱網養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