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問你在大安森林公園中內看到什麼樣的昆蟲?或許你會說蝴蝶、蟬….但是有可能出現螢火蟲嗎?
小時候我住在四獸山下,附近的稻田都是我玩耍的基地,印象中,在春日的夜晚,草叢中總會出現螢火蟲,小小燈火安靜的流竄,這幅畫面成為許多人童年的回憶,曾幾何時,隨著都會城鎮的開發,許多適合昆蟲生活的環境日益消失,如何在現有的公園綠地中創造這些生物的棲息地,就成為許多生態學家關注的焦點。
2014年昆蟲博士吳加雄針對大安森林公園內的昆蟲種類進行研究,在26公頃的土地上,劃分了21個研究樣區進行普查,發現了112種昆蟲種類,其中也針對一些特定昆蟲進行生態棲地的復育,其中非常受到人類歡迎的螢火蟲,就成了保育的目標。
吳加雄在台大昆蟲系的研究題目就是黑翅螢,現任台北護理健康大學的助理教授,同時也是大安森林公園螢火蟲復育計畫的主持人。而這項計畫,從一開始發佈訊息就受到很多人的關注,很多人對在都會公園中就能夠看到螢火蟲予以高度的期待,也有許多人對此保持質疑的態度,認為大安森林公園的環境根本就不適合螢火蟲的生長,種種的討論熱烈。讓我也很好奇這背後究竟有著什麼樣的具體目標與做法。
如何在公園裡復育螢火蟲?
我邀請吳加雄老師來上自然筆記,談起螢火蟲,我發現原來昆蟲學家所要關注的不僅是昆蟲的本體,其實也要考量人類的感受。吳老師對我說,大安森林公園是一個開放性的公園,有非常多民眾對會來使用這個公園的資源,因此在公園的資源管理上不但要了解昆蟲的種類,也要對整體環境予以掌握。
他說,大安森林公園內原本就有許多昆蟲,早已經默默在幫公園進行管理的工作。
他問了我一個問題:「妳有沒有看到這裡有很多松鼠?」
的確很多。「妳有沒有想過為什麼這裡看不到松鼠的排泄物?因為這裡有很多草地上的清道夫,也就是有很多糞金龜一直在擔負環境清潔的維護工作。」
這的確令人驚訝,原來有許多沒有受到重視的昆蟲,一直對人類有著重大的貢獻。但是另一方面,公園內在榕樹區底下,因為潮溼陰暗,非常適合藍綠藻的生長,造就了非常適合小黑蚊棲息的空間,也因此對許多來此公園運動的市民帶來困擾,在昆蟲學者的建議下,公園管理人員以人力來清理環境,去除藻類生長也避免小黑蚊的滋生。
而在生態資源的管理上,如何為人類所喜歡的昆蟲打造棲地,也是保育的重點。吳加雄強調,大安森林公園在眷村的時期,這裡就保有了一些溼地的痕跡,過去居住在這裡的人也曾經看過黃緣螢,因此並不算是全新打造。就算是原本沒有螢火蟲,若在人類的努力下再造這種昆蟲適合的環境,其實也是一種環境改良的提升。對都市居民來說,更是改善生活品質的做法,此外,在保育生態學的概念中,我們能夠透過一些所謂的旗艦物種來喚起民眾對於生態的重視,也是值得努力的方向。
然而要如何打造這樣環境所需要的條件? 首先要選址,大安森林公園內有一個大的生態池,以及小型的生態池。大的生態池因為缺乏足夠的遮蔽性,加上水質優氧化的很嚴重,因此並不適合營造成螢火蟲的棲地,而小的水池是屬於看天池,灌注的水源是雨水,由於螢火蟲是屬於水陸交接的昆蟲,所以如何經營適合昆蟲幼蟲生長的環境,竟必須細緻設計。而水域中最大的威脅是來自於蝦子,解決的方式就是透過不同水深,讓蝦子住在底下,螢火蟲住在比較淺的水域,大家各安其所。
難道其他魚類不會造成威脅嗎?吳加雄解釋,由於螢火蟲身上有防衛腺體 如果被吃就會釋放一種松香油,在魚的嘴裡會產生刺激排斥趕,就會被吐出來。但是一些不當的魚類被釋放在水域當中,的確對棲地保育造成不利。
另外也要改變目前公園使用的白光路燈,改為不會對昆蟲造成視覺干擾,也就是波長596奈米的LED燈,這種燈在光線上呈現的是一種琥珀色。根據昆蟲視覺的研究,螢火蟲對紅色比較不會感應,所以可以從公園安全與生態保育同時兼顧。
共築 都市裡的生態方舟
吳加雄說,這樣維護的工作可能要維持好幾年,才會有比較穩定的成果。除了螢火蟲之外,大安森林公園內也可以看到很多蝴蝶,但是大多是來這裡吸食花蜜,吳加雄希望,未來能在一些區域來栽種可以提供蝴蝶幼體所需要的食草,讓更多的蝴蝶能真正的在這裡生活,讓大安公園能成為許多昆蟲的家。
然而這樣的願景需要民眾的配合,我們是否願意讓更多的生命跟我們一起共享這片自然公園的環境,畢竟我們只是來此運動,而牠們的生生世世卻仰賴這樣一片綠色方舟,才能讓更多的繽紛得以繁衍下去,期待這樣美麗的夢想,能在更多人類的呵護與努力下,能真正的呈現在這片土地上。
※ 【綠色小方舟】系列文章與大安森林公園之友基金會合作刊載。
【相關文章】
【逛逛大觀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