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率僅達55% 濕地保護列入四川省級規劃 | 環境資訊中心
中國新聞

保護率僅達55% 濕地保護列入四川省級規劃

2016年09月02日
摘錄自2016年9月1日新浪網四川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8月31日,中國四川省林業廳發佈《四川省林業發展「十三五」規劃》,確定未來四年的24個林業建設指標。在此次發表中,「濕地保護與恢復」首次入圍省級林業規劃,四川擁有除灘地外所有的濕地類型,濕地類型總面積位居全中國前列,2020年目標值卻與2015年底保有量一樣,為2500萬畝。

與2007年首次濕地調查相比,全四川省大於1500千畝的濕地斑塊減少了9267畝,面積年萎縮率為0.55%,68%的濕地呈萎縮退化狀態。為遏制濕地的退化,今後五年,四川省要新建濕地公園60個、保護小區10個,新增濕地保護面積7.5萬畝。

2014年,省林業廳公佈全省第二次濕地調查結果並不樂觀:與七年前的第一次濕地調查相比,全省大於1500千畝的濕地減少了9267畝,濕地面積年萎縮率為0.55%,68%的濕地呈萎縮退化狀態。過去五年,四川省雖共建立了濕地公園43個。截至去年底,全省自然濕地保護率卻僅達55%,意味著有45%的天然濕地保護力度不足。

「考慮到氣候變暖、人類活動加劇等因素,我們的方針是先保護、後恢復。」省林業廳濕地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無論是若爾蓋為代表的高原濕地還是其他地區的河流庫塘濕地,就現狀而言,「穩住陣腳」是第一要務。

一邊是大範圍退化,另一邊則是治理恢復難。「濕地恢復要考慮水生物系統、濕地調節功能等方面的恢復,更要考慮會不會出現治理反彈。」該負責人表示,考慮到濕地生態系統的獨特性,退化的濕地想要恢復絕非朝夕之功,「最理想的狀態下,沒個十年八年想要把一塊退化濕地治理好,基本沒可能。」

至於該如何減緩濕地退化,根據林業廳的規畫,不僅要廣設保護區,還將在大若爾蓋地區(包含若爾蓋、阿壩、紅原、壤塘、松潘等縣)建設生態監測站點,開展濕地水位維持及恢復、植被恢復、鼠蟲害防治和沙化治理。「這些工程措施是治標,好的政策才是治本。」省林業廳野保處處長王鴻嘉認為,在進行濕地修復的同時,相關改革要跟上。他說,濕地保護的核心就是處理好人與自然的關係,尤其是處理好濕地保護與地方政府和當地居民經濟訴求的關係。

省林業廳濕地中心主任唐榮華透露,在抑制政府開發衝動方面,2014年以來,四川省已陸續將濕地紅線劃到具體地塊,並明確地方政府和管護主體的責任。省林業廳正在加緊制定省級重要濕地認定辦法,將生態功能突出的典型濕地納入省重要濕地名錄管理,強化保護、優先修復。

在滿足居民經濟訴求方面,四川省也已開始探索。2015年起,四川在甘孜州理塘縣開展濕地補償試點。退牧還濕農戶每畝每年可獲25元補助,當年當地即完 成退牧0.56萬畝。「還嘗試聘請當地農戶做濕地管理員,確保他們的收入和濕地面積只增不減。」「我們爭取在『十三五』把濕地補償政策推廣到全省,減少人為因素對濕地的干擾。」唐榮華說,目前相關補償政策正在加緊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