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裝濕米粉 僅1成能入口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散裝濕米粉 僅1成能入口

摘錄自12月12日聯合報台北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北市衛生局11日公布9月至11月間從傳統市場、麵攤、傳統製麵業抽驗的米濕製品,不合格率高達50%;抽驗的散裝濕米粉十之八九都不合格。

衛生局2006年「米濕製品專案計畫」主要針對米苔目、米粉、粄條、粿及糕等產品,總計抽驗74件,檢驗防腐劑(苯甲酸、己二烯酸、去水醋酸)、過氧化氫及硼砂等項目,結果有36件不符合規定,不合格率48.6%。不合格率依序為米粉、粄條、米苔目及粿糕,其中散裝米粉不合格率竟然高達92.3%。

北市藥物食品管理處長姜郁美表示,由於米粉、粄條等米濕製品屬高水活性產品,常溫下極易使微生物繁殖,製造後運送到批發、零售或供麵攤位過程,最好冷藏保存在攝氏7度以下。不肖業者為了易於保存,違法添加防腐劑的情況相當嚴重。抽驗不合格產品,依違反食品衛生管理法第12條,處製造業者3萬以上15萬元以下罰鍰,並要求回收、毀銷違規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