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資訊科技導入環境運動,不僅廣化公共參與,更可深化議題知識,這是台灣環境資訊協會自創會以來一直深耕的。筆者投入生態治理與保育,自1992年採用GIS進行地景遙測生態研究後,深感GIS實是環境空間治理的利器,因此曾建議環保團體採用,但當時對資源貧乏的草根團體而言,實在難以想像。
環境運動的資訊不對稱困境由來已久,如能由下而上架構更寬廣的公共參與面,或許能有所突破。筆者在2002年接著參與社大運動,直接進入社區實踐場域,尋求各種機會連結環境運動與社大運動,進而連結社造運動。在2004年醞釀淡水河守護聯盟時,於南港社大設計推出運用遙測與GIS繪編淡水河流域環境議題的系列課程,但響應者微,而所衍生的河川守護與地方導覽卻另有一番作為。
2006年春,經過全國河川NGO會議與社區大學全國研討會,透過美濃愛鄉協進會的GIS案例分享,聚焦於環境議題、GIS、地方學,因此展開地方學GIS之倡議。後續由台南市社大林朝成校長、社大全促會南部辦公室楊志彬主任、台灣環境資訊協會陳瑞賓秘書長、藍色東港溪保育協會黃申在理事聯合主持推動地方學專案,經由田秋堇立委辦公室協助提案尋求教育部支持,更拜會商請台大空間資訊研究中心朱子豪教授與台大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李培芬教授協助GIS相關資源,並募得崧旭資訊的國產SuperGIS軟體與圖資之贊助,才得以在美濃展開2006年8月的流域空間地方學數位地理資訊培力營,加上中研院史語所范毅軍研究員與中研院計算中心GIS小組廖泫銘老師支援台灣歷史圖層,在此特別感謝以上各位先進的大力投入。
2006年秋季班地方學GIS試點推展,終能在2007年初的研討會中發表初步成果,試點的投入值得肯定。首先感謝美濃愛鄉協進會鍾明光總幹事的鼎力相助,更感謝三個在地試點團隊的投入:一由林朝成老師與吳茂成老師聯合召集的台江水域空間GIS試點團隊,其中林冠州主任帶領台江學GIS,翁俊發專員投入台江專題,晁瑞光專員與黃千芳專員帶領河川志工投入台鹼專題,林嘉德專員投入老樹專題;二由張芳德主秘與陳建志老師聯合召集的基隆河流域空間GIS試點團隊,結合張錫塒老師…等守護隊帶領的基隆河學GIS;三由黃麗霞老師與黃申在老師聯合召集的屏東平原水網空間GIS試點團隊,其中吳儷嬅總幹事帶領六堆學GIS。
台灣地區動態地方學GIS的發展與累積,可成為未來地方知識管理的重要地方知識庫,不僅可結合國民教育與成人教育,更可作為地方治理的公共參與基礎。期許,透過Web 2.0地方知識平台的時空架構,不論是Blog、Google Maps、Timeline…等的數位參與形式,結合現有資料集,進而促進在地社區建立起「分享、連結、對話、行動」的數位公共參與新文化。讓「解放知識」從「解放地方知識」開始,讓「改造社會」從「改造地方社區」開始,群策群力,造就更加美善的地方自然與人文生態。